夏季出游毒蟲咬傷自救指南第 5 頁
野外游玩要防蜱蟲
每年的4~10月蜱蟲在野外比較常見,它主要棲息在森林、灌木叢、草叢以及山地的泥土中,有的寄生在動物身上。吸血時,它常會附著在人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因此,到樹林、草叢活動時, 要把褲口、袖口、領口扎緊,盡可能穿長襪和高幫鞋,外露部位可用驅蟲藥涂抹。避免在草地長時間坐臥,對露營的帳篷和衣服最好用殺蟲劑浸泡洗滌。家養寵物可采取定期藥浴、清洗的方法預防。
小蜜蜂差點要人命
案例回放:35歲的馬先生怎么也沒有想到,被一只小蜜蜂蜇傷差點要了自己的命。
周末,馬先生帶著家人到郊區游玩。上午11時許,一家人正玩得開心,馬先生突然感覺左下肢膝關節處一陣刺痛,一看是一只小蜜蜂。他順手將蜜蜂拍死,沒怎么在意。可過了一會兒,傷處逐漸腫脹、疼痛,并伴有頭暈、胸悶、惡心、全身乏力,繼而出現全身性皮疹、瘙癢,顏面部也出現水腫,急忙送當地醫院。傷口局部紅腫,血常規顯示,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比例明顯升高,肝腎功、心肌酶示轉氨酶、肌酐等指標均較高,請腎內科會診,診斷為“蜂蜇傷并發急性腎功能不全”。
小蜜蜂也能制造大麻煩
蜜蜂一般不會主動襲擊人的,但有時也會制造麻煩把人蜇傷。平時襲擊人的除了蜜蜂,還有黃蜂和馬蜂。
蜂蜇傷頭頸部的患者比較多,危險性也最大,尤其是被群蜂蜇傷死亡率較高。頭頸部被蜇傷早期死亡原因主要是急性喉頭水腫、肺水腫、過敏性休克。蜂毒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還含有多種多肽、酶、生物胺、膽堿、甘油等物質和19種游離氨基酸等。在組成蜂毒的多肽類物質中,蜂毒肽的含量最高,約占干蜂毒的50%。正是這一成分成為了患者致病致死的罪魁禍首。蜂毒肽是一種強烈的心臟毒素,具有收縮血管的作用,對心臟的損害極大。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