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出游毒蟲咬傷自救指南第 3 頁
海濱玩浴防海蜇“咬傷”
案例回放:去年8月2日,北京8歲男孩小宇在南戴河浴場游玩時,被海蜇蜇傷引起了急性肺水腫,當天下午因醫治無效身亡。當時孩子正在淺海區玩水,突然稱腿疼,家人一看,孩子兩腿浮腫。浴場工作人員給小宇搽了些明礬后,建議他們去醫院。醫院的主任看到小宇說,孩子臉色不對,須馬上搶救。搶救了1小時左右,下午5點,醫院宣布搶救無效身亡。
海蜇毒性是河豚的450倍
有研究表明,海蜇毒素的毒性是海蛇毒素的250倍、河豚毒素的450倍,其效應包括神經毒性、肝臟毒性及心臟毒性等。海蜇毒素為四氨絡物、5-羥色胺及多肽類物質,有較強的組織胺反應。其擴張血管及增強毛細血管通透性作用較5-羥色胺分別大10~15倍,還可使平滑肌收縮,或發生過敏反應,導致急性喉頭水腫、嚴重的肺水腫及過敏性休克。
被海蜇蜇傷后,患者會因個體差異、海蜇毒素不同而表現出輕重程度不同的癥狀。一般可在數分鐘出現觸電樣刺痛感,數小時后局部逐漸出現線狀排列的有紅斑的血疹,癢而灼痛。敏感性強的患者局部可出現紅斑水腫、風團、水皰、瘀斑,甚至表皮壞死。全身表現可有煩躁不安、發冷、腹痛、腹瀉、精神不振及胸悶氣短。重者多咳喘發作,吐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并伴有皮膚青紫及血壓下降等過敏性休克征象。尤其是過敏性體質的患者可出現急性喉頭水腫,搶救不及時可在短時間內死亡。
被海蜇蜇傷后的早期處理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今年夏天收治了20多例被海蜇蜇傷的患者,大多都是在淺海區游玩時被海蜇蜇傷的。專家提醒大家不要在海蜇較多的海域游泳,尤其不要摸黑在海里游泳,在水中或在沙灘上發現海蜇,不要用手和肢體接觸、撈取或戲耍,因為海蜇不論死活、甚至裂成碎片沖上沙灘,其觸須都可能蜇人。
一旦被海蜇蜇傷,千萬不要用淡水或酒精清洗擦拭,以免刺擊絲囊進一步釋放毒素而加重傷情。應迅速用干毛巾、衣服等順一個方向擦拭粘附在皮膚上的毒液及觸須,注意不要來回擦;在局部涂搽堿性溶液,以中和海蜇毒素,最好用1%氨水冷敷患處,或用10%碳酸氫鈉液或明礬水等冷敷。有條件的可口服抗組胺藥物或靜脈緩慢注射10%葡萄糖酸鈣溶液。若有全身癥狀或出現呼吸困難及咳血性泡沫痰,應讓傷員取半臥位或端坐位,兩足下垂,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條件的給予吸氧并盡快送醫院搶救。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