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茶文化的含義是什么第 4 頁
更早一點,在1982年,臺灣的國學大量林荊南教授將茶道 精神概括為“美、健、性、倫”四字,即“美律、健康、養性、明倫”,稱之為“茶道四義”。其具體解釋如下:
美——“美是茶的事物,律是茶的秩序。事由人為,治茶事,必先潔其身,而正其心,必敬必誠,才能建茶功立茶德。潔身的要求及于衣履,正心的要求見諸儀容氣度。所謂物,是茶之所屬,諸如品茶的環境,的器具,都必須美觀,而且要調和。從潔身、正心,至于環境、器具,務必須知品茗有層次,從層次而見其升華,否則茶功敗矣,遑信茶德。”
健——“‘健康’一項,是治茶的大本。茶葉必精選,劣茶不宜用,變質不可飲;不潔的水不可用,水溫要講究,沖和注均須把握時間。治茶當事人,本身必健康,輕如風邪感冒,亦不可泡茶待客,權宜之法,只好由第三者代勞。茶為健康飲料,其有益于人身健康是毫無疑問的。推廣飲茶,應該從家庭式開始,拜茶之賜,一家大小健康,家家健康,一國健康,見到全體人類健康;茶,就有‘修、齊、治、平’的同等奧義。”
性——“‘養性’是茶的妙用,人之性與茶之性相近,卻因為人類受生活環境所污染,于是性天積垢與日俱加,而失去其本善;好在茶樹生于靈山,得雨露日月光華的灌養,清和之氣代代相傳,譽為塵外仙芽;所以茶人必須順茶性,從清趣中培養靈尖,滌除積垢,還其本來性善,發揮茶功,葆命延所,持之有恒,可以參悟禪理,得天地清和之氣為已用,釋氏所稱彼岸,可求于明窗凈幾之一壺中。”
倫——“‘明倫’是儒家至寶,系中國五千年文化于不墜。茶之功用,是敦睦聳關系的津梁:古有貢茶以事君,君有賜茶以敬臣;居家,子媳奉茶湯以事父母;夫唱婦隨,時為伉儷飲;兄以茶友弟,弟以茶恭兄;朋友往來,以茶聯歡。今舉茶為飲,合乎五倫十義(父慈、子孝、夫唱、婦隨、兄友、弟恭、友信、朋誼、君敬、臣忠),則茶有全天下義的功用,不是任何事物可以替代的。”(蔡榮章《現代茶藝》200頁,臺灣中視文化公司,1989年7版)
此外,臺灣的周渝先生近年來也提出“正、靜、清、圓”四字作為中國茶道精神的代表。(周渝:《從自然到個人主體與文化再生的探尋》,《農業考古》1999年2期)
以上各家對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茶德)的歸納,雖然不盡相同,但其主要精神還是接近的,特別是清、靜、和、美等是符合中國茶道的精神和茶藝的特點,和日本茶道和韓國茶禮的基本精神也是相通的。大家可以細心領會,把握其主要精神,在自己的茶藝表演和茶事活動中貫徹這些精神。
據陳香白教授研究,他認為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著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著宇宙萬物的有機統一與和諧,并因此產生實現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諧之美。“和”的內涵非常豐富,作為中國文化意識集中體現的“和”,主要包括著:和敬、和清、和寂、和廉、和靜、和儉、和美、和愛、和氣、中和、和諧、寬和、和順、和勉、和合(和睦同心、調和、順利)、和光(才華內蘊、不露鋒芒),和衷(恭敬、和善)、和平、和易、和樂(和睦安樂、協和樂音)、和緩、和謹、和煦、和霽、和售(公開買賣)、和羹(水火相反而成羹,可否相成而為和)、和戎(古代謂漢族與少數民族結盟友好)、交和(兩軍相對)、和勝(病愈)、和成(飲食適中)等意義。“一個‘和’字,不但囊括了所有‘敬’、‘清’、‘寂’、‘廉’、‘儉’、‘美’、‘樂’、‘靜’等意義,而且涉及天時、地利、人和諸層面。請相信:在所有漢字中,再也找不到一個比‘和’更能突出‘中國茶道’內核、涵蓋中國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陳香白:《中國茶文化》43頁,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香港的葉惠民先生也同意此說,認為“和睦清心”是茶文化的本質,也就是茶道的核心(《茶藝報》19頁,香港茶藝中心1993年出版)。
我們認為,陳香白教授的這番話,不但有助于我們對中國茶道精神的把握,也有助于我們對日本茶道和韓國茶禮的理解。
總之,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是指導茶文化活動的最高原則。我們應該根據茶道精神來從事茶文化活動。一切有悖于茶道精神的行為,都要加以糾正、克服,使中國茶文化事業永遠沿著健康、文明的道路發展。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