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茶文化的含義是什么第 3 頁
中國茶德——廉、美、和、敬 和韓國的茶禮一樣,中國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中國雖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濃,而是將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給人們留下了選擇和發揮的余地,各層面的人可以從不同角度根據自己的情況和愛好選擇不同的茶藝形式和思想內容,不斷加以發揮創造,因而也就沒有嚴格的組織形式和清規戒律。只是到了20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隨著茶文化熱潮的興起,許多人覺得應該對中國的茶道精神加以總結,歸納出幾條便于茶人們記憶、操作的“茶德”。已故的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雜志上發表的《茶文化淺議》一文中明確主張“發揚茶德,妥用茶藝,為茶人修養之道 ”。他提出中國的茶德應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釋: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具體內容為:
廉——推行清廉、勤儉有德。以茶敬客,以茶代酒,減少‘洋飲’,節約外匯。
美——名品為主,共嘗美味,共聞清香,共敘友情,康起長壽。
和——德重茶禮,和誠相處,搞好人際關系。
敬——敬人愛民,助人為樂,器凈水甘。
大約與此同時,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程啟坤和研究員姚國坤在1990年6期《中國茶葉》雜志上發表的《從傳統飲茶風俗談中國茶德》一文中,則主張中國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來表述:
理——“理者,品茶論理,理智和氣之意。兩人對飲,以茶引言,促進相互理解;和談商事,以茶待客,以禮相處,理智和氣,造成和談氣氛;解決矛盾糾紛,面對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氣,促進和解;寫文章、搞創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腦,思路敏捷。”
敬——“敬者,客來敬茶,以茶示禮之意。無論是過去的以茶祭祖,公平是今日的客來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塵,品茶敘舊,增進情誼;客人來訪,初次見面,敬茶以示禮貌,以茶媒介,邊喝茶邊交談,增進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傳情,互愛同樂,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愛之舉;長輩上級來臨,更以敬茶為尊重之意,祝壽賀喜,以精美的包裝茶作禮品,是現代生活的高尚表現。”
清——“清者,廉潔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司的廉政之舉,也是現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現。1982年,首都春節團拜會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顯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舊,國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國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今天強調廉政建設,提倡廉潔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發揚。‘清’字的另一層含義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飲茶保健是有科學根據的,已故的朱德委員長曾有詩云:‘廬山云霧茶,示濃性潑辣。若得長年飲,延年益壽法。’體會之深,令人敬佩。”
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誼之意。舉行茶話會,往往是大家歡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朋友,親人見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氣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團體商談,協商議事,在融洽的氣氛中,往往更能促進互諒互讓,有益于聯合與協作,使交流交往活動更有成效。由此可見,茶在聯誼中的橋梁組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兩位專家還認為:中國的茶,“能用來養性、聯誼、示禮、傳情、育德,直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茶之所以能適應各種階層,眾多場合,是因為茶的、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華民族的平凡實在、和誠相處、重情好客、勤儉育德、尊老脘二甲苯的民族精神。所以,繼承與發揚茶文化的優良傳統,弘揚中國茶德,對促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在此之前,臺灣的范增平先生于1985年提出中國“茶藝的根本精神,乃在于和、儉、靜、潔。”(《臺灣茶文化論》43頁“探求茶藝的根本精神”,臺灣碧山出版公司出版。)范先生的茶藝根本精神,就是茶道的精神,也就是上述的茶德。雖未加以詳細解釋,但其含義仍不難理解,與前述幾位專家的意見相去不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