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業:(二)陸羽及其《茶經》第 3 頁
那么,能否據封演關于陸羽著《茶經》,講“煎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由是茶道大行,認為中唐最初提及的茶道文化,就只是一種只講如何煎茶設具的飲茶物質文化呢?不能。因為茶道文化并不是孤立產生的,它是在先前茶葉文化的基礎上穎脫出來的一種次生文化,是茶葉物質和精神文化在飲茶方面的集中體現。也以陸羽《茶經》來說,《茶經》中雖未提到“茶道”二字,但如封演所指那樣,有了《茶經》,才有茶道和茶道大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也可以把《茶經》看作是我國第一本茶道的專著。在《茶經》中除講到如何選茶、擇水、用火、設具和飲用茶葉之法以外,還提到了“茶性儉”,“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①。這即是說,在《茶經》和最初的茶道中,陸羽和大家在講究飲茶之法的同時,一開始就提到和就具有精神的一面,而這精神的一面,不是來之于其他,恰好正是從茶文化的淀積中承繼過來的。《茶經》提出的茶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換句話說,也就是要求飲茶者,飲茶時要修心養性,效做這樣的人。
陸羽《茶經》中飲茶之道要求做精行儉德之人的這條,如溯其源,我們由《晉書》桓溫和陸納傳以茶果待客和伴酒并視之為是“素業”,即可找到其根緣。當然,當時在中唐陸羽、皎然等倡導茶道之時,關于茶道文化的精神內涵,并不只是要求做“儉德”之人一點,至少從皎然的看法中——“唯有丹丘”才知茶道的“全爾真”,其內容自然是極其豐厚的。8世紀繼陸羽《茶經》之后唐朝的另一本茶書《茶述》,其對茶和茶文化特點的概括:“其性精清,其味浩潔,其用滌煩,其功致和,參百品而不混,越眾飲而獨高”這幾句,對茶道在物質上如何更好愉悅人生,在精神上如何自我陶冶修養,說直接些,有點現在茶道宣揚的“和敬清寂”的韻味了。
我的日本學友,神戶大學國際文化學部的倉澤行洋教授,前不久在其一篇有關日本茶道文化的序言中稱,“日本茶道是出生于中國的,她的母親就是中國茶道”①。據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系滕軍博士在《日本茶道文化概論》中考定,茶和茶葉文化從中國傳至日本,大致在“8世紀末、9世紀初期”是毫無問題的;如果這一時間不錯,茶傳至日本的時間,也是在茶道一詞和我們上說唐代茶道文化出現二三十年以后,中國的“茶道”一詞和茶道內涵,當也是這時和中國的茶籽茶種一起傳到日本的。這里需要一提的是中國和日本茶道的傳衍,史實和上引倉澤行洋先生的結論是那么的奇妙和巧合:日本茶道的確是出生于中國,而且還應該說是中國茶道的“獨生女兒”,自從遠嫁日本以后,茶道在日本的國土上得到了綿延和發展,但在其故土中國,雖然講究飲茶之道的實際茶道一直長存,但如日本那樣的以茶道之名的“茶道”,似乎在唐代中期出現和發光一段以后,一直沒有興盛起來。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