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和六朝茶業:(二)三國兩晉茶業的發展第 3 頁
在吸收儒家思想的同時,隨這一時期道教和佛教在我國的廣為傳播,孕育中的茶葉文化,也自然地融進了不少道教和佛教的有關思想和文化內容。這一點,我們從陸羽《茶經》引述的《神異記》中的“丹丘子贈大茗”的故事,《食忌》關于“苦茶久食羽化”的傳說,就可明顯看出,這即是兩晉時茶葉文化受道教文化影響的反映。至于佛教,《茶經》中也搜錄有晉《異苑》剡縣陳務妻以茶祀墳獲報的故事,《續名僧傳》關于武康小山寺釋法瑤“飯所飲茶”的記載等等。前者一看即知,宣傳的是佛教因果報應思想;這里也清楚看到了佛教和我國茶文化的聯結。不過,這里需要補充一句,在晉以前或我國茶葉文化早期階段上,就佛教和道教對茶葉文化的影響來說,道教的影響可能大些和直接些。因為佛教雖說是西漢后期就傳至我國,但其教義的“中國化”,還是后來禪宗興起以后的事情。關于這一看法,有人可能會引“西漢僧人甘露師”植茶蒙山,來說明佛教與茶的關系比道教更早,其實蒙山茶的傳說,現在好似與佛教有關,但開始可能是道教所編或僧道共編的故事,是晉朝以后佛教為和道教爭奪肇創茶業的功績所編織出來的。這等于兩教在南北朝編造的《清凈法引經》和《老子化胡經》等偽經一樣,前者稱釋迦牟尼的二個弟子:一為儒童菩薩孔子,一為光凈菩薩的老子;后者則反過來把釋迦說成是老子西出教化出來的弟子①。所以,關于蒙頂茶系西漢甘露大師(不管此大師是僧是道)手植的傳說,純屬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這時的茶葉文化,除和儒、佛、道有所交融,在精神方面揉進了某些儒、佛、道哲學思想外,在物質文化方面,也較漢以前有了不少提高。
如漢以前,我們無法知道其時是否有專門的茶具和以茶為禮的情況,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茶”二句,前一句古作“非指茶具;后一句雖然一般都肯定到武陽去買茶,但是否用來祭神敬客呢?就不敢說了。但是,西晉時,如《世說新語》任育長至石頭看到的“坐席竟下飲”;杜育《荈賦》“器擇陶簡,出自東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劉”①等描寫,這時不但明顯看到了“以茶待客”的禮俗,而且這時對烹茶用水擇器,也已頗為講究,以至各地每個人對飲茶用具的產地和式樣都有所推崇了。類似的例子還可舉一些,但就上述幾點,我們也能看出,這時我國茶葉文化的脈絡,已油然浮現出來。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晉朝是我國傳統茶葉文化能可確定的形成階段。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