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歷史(一)從生煮羹飲到曬干收藏
茶,原產于中國。我國人民發現茶和利用茶歷史已經很久遠了。大約人類進入到文明時代,就有了對茶的認識。《神農本草》中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農是古代先民的代表,[莊子·盜跖篇]說:"神農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說,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還處于母系氏族社會,由狩獵時代演變到養殖和耕種的時代,就已經發現和利用茶葉了。距今已有近5000年的歷史了。
茶有文字記載,已有3000年。茶字最早見于周公旦《爾雅》"槚、苦茶"。正如本文開頭所講的:槚和茶都是古代茶的名稱。晉代《華陽國志》上記載:"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丹漆茶蜜,……皆納貢。這就表明早在公元前1066年的時代,茶葉便作為貢品,由貴族享受了。
公元前59年王褒寫的《僮約》記載有"烹茶盡具"和"武陽買茶"這樣兩名話。第一句的意思是:要把所有的茶具都洗得十分清潔。第二句話的意思是:要求家僮要到武陽(現今在四川省彭山縣)去買茶。王褒,當時是蜀郡資中人,官至諫議大夫。他在未做官時曾寓居成都寡婦楊惠家。楊氏亡夫有一家僮名叫便了,王褒經常要他酤酒做事,引起便了的不滿,又疑王褒與楊氏有曖昧關系,就跑到主人墓前發牢騷、講怪話。王褒得知大怒,與楊氏商議出錢1.5萬貫買便了為已奴。《僮約》就是買便了時所寫的契約。這個契約的封建內容,我們可以不加評論,但是《僮約》所記載的關于茶事的兩段話卻有極高的歷史價值。一是反映了早在2000多年以前,士大夫家里飲茶之考究;二是反映了漢代四川的社會經濟生活情況,那個時代四川彭縣已經出現了茶葉市場。這可以說是極為寶貴的歷史資料。
秦代以前,中國各地的文字還不統一。茶的名稱也存在同物異名。直到公元765年。唐代上元初年,陸羽(733-804)著作的《茶經》問世,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的專著,書中將茶字減去一橫,為"茶"(CHA)。據《茶經》注釋:"從草當作茶,其字出開元文字音義。從木當作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作茶字"。至此,茶字統一讀音,統一書寫,至今已經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