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至12歲中國孩子更喜歡爸爸
這項研究成果是由正在此間參加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的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張建新公布的。作為中國文化與中國人人格研究的組成部分,該調查通過對1000個中國家庭進行研究得出了如上結論。結果顯示,6至12歲的中國兒童傾向于更喜歡爸爸,而對媽媽則表現出排斥甚至是怨恨的感情。這意味著:中國的親子關系并非想象中那么美。
張建新說,這個結論大概會令所有的媽媽大吃一驚。但細心的母親或許已發現,孩子們在放學回家后大多愿意先向爸爸傾訴,媽媽總是后知后覺者。中國有句古訓:子不教,父之過,中國傳統中的慈母嚴父型的家庭關系常常令父親們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教育子女的義務。
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更多的中國父親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事業中,教育子女的重擔順理成章地成了母親的責任。調查問卷顯示,中國孩子面對一個問題或要做什么事之前通常會詢問母親的意見。母親們則以自己的經驗教導孩子該如何處理,必須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成了許多中國媽媽的口頭禪。
但張建新強調,女性過細的管教方法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在一次兩次或多次被否定和忽略后,孩子會對母親的意見產生抵觸情緒,久而久之,變形成排斥。相反,孩子們往往覺得與置身事外的父親溝通更容易。
調查顯示,認為爸爸比媽媽更通情達理的中國孩子不在少數。除了穿衣吃飯外,母親的嘮叨和看管從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小孩自身的心智成長。張建新說,這也是為什么小孩容易對媽媽產生怨恨情緒的原因。
他同時指出,隨著心理學應用的日益廣泛,重視家庭倫理的中國人開始對子女心理問題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在本屆心理學大會上,近6000名代表所提交的報告中大部分涉及青少年家庭教育問題。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