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威脅孩子們的安全?
騎車上學的路上不留神撞上摩托車、與家中寵物嬉戲時被咬傷、倒開水時不小心被燙……這些看起來似乎毫無聯系的傷害事件,往往被大多數家長視為孩子成長期間無法避免的煩惱,他們只有無奈地面對現實,在焦慮和痛苦中祈禱不再出現新的意外。
但是,一些公共衛生專家卻明確指出,這些意外的頻頻出現,恰恰是由于成人的疏忽和社會公共衛生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的。專家們提出,造成兒童傷殘的主要原因已經從傳染性疾病轉變為意外傷害,那些傷害的成因具有明顯的類型化和分布規律,并且,人們可以像應對流行性疾病一樣對其進行有效干預。
北京處于兒童意外傷害流行期
《北京市傷害調查-兒童意外傷害報告》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兒童安全聯盟在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兒童意外傷害研究項目的一部分。據悉,此研究項目已經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6個國家進行。
該項目負責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表示,調查結果十分令人驚訝。出乎這位在sars期間臨危不亂的專家意料,導致北京市兒童死亡和傷殘的主要原因并非先天或流行性疾病,而是意外傷害。令曾光心潮難平的調查報告指出:當人群中發病率超過1%時,流行病學即認為此疾病在人群中流行,使用該定義,調查結論認為,北京市處于兒童意外傷害流行期。
現代化進程改變生存環境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黎明說,隨著我國經濟和衛生條件的發展,兒童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嬰兒死亡率從1991年的50.2‰降至2002年29.2‰,同期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61‰降至34.9‰。兒童因營養不良和疾病造成的死亡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道路、交通和市政設施的改變,兒童生活環境的危險因素增加,兒童死于意外傷害的問題日顯突出。
他表示,來自多項研究的數據表明,與上百種導致兒童死亡的疾病相比,意外傷害已成為我國14歲以下兒童的第一死因。
大部分意外傷害是可以預防的
2001年,來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佛羅倫薩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全世界兒童因傷害而導致的死亡中98%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過去的50年中,兒童因傷害所造成的死亡在工業化國家持續下降。
專家們表示,這種下降并不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其他國家的經驗證明,大部分意外傷害是可以預防的。通過長期的研究、宣傳、立法、環境改善、公眾教育和應急服務改進,成千上萬兒童的生命被挽救。
傷害預防應擺上議事日程
看起來像是個體問題的意外傷害,卻開始被提升到公共衛生的高度,在發達國家,意外傷害更是被歸到慢性病的分類中。
曾光表示,得到調查結果后,大家最迫切的心情是要知道全國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衛生專家應在哪些方面為政府提供有效的公共政策建議。
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副司長馮月菊說,意外傷害問題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的公共衛生的問題。應將傷害預防工作擺到政府的議事日程。加強部門間的合作以及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的合作,了解全國兒童以外傷害的情況,制定相關政策提出相應的依據。(記者劉江)
但是,一些公共衛生專家卻明確指出,這些意外的頻頻出現,恰恰是由于成人的疏忽和社會公共衛生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的。專家們提出,造成兒童傷殘的主要原因已經從傳染性疾病轉變為意外傷害,那些傷害的成因具有明顯的類型化和分布規律,并且,人們可以像應對流行性疾病一樣對其進行有效干預。
北京處于兒童意外傷害流行期
《北京市傷害調查-兒童意外傷害報告》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兒童安全聯盟在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兒童意外傷害研究項目的一部分。據悉,此研究項目已經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6個國家進行。
該項目負責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教授表示,調查結果十分令人驚訝。出乎這位在sars期間臨危不亂的專家意料,導致北京市兒童死亡和傷殘的主要原因并非先天或流行性疾病,而是意外傷害。令曾光心潮難平的調查報告指出:當人群中發病率超過1%時,流行病學即認為此疾病在人群中流行,使用該定義,調查結論認為,北京市處于兒童意外傷害流行期。
現代化進程改變生存環境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黎明說,隨著我國經濟和衛生條件的發展,兒童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嬰兒死亡率從1991年的50.2‰降至2002年29.2‰,同期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61‰降至34.9‰。兒童因營養不良和疾病造成的死亡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道路、交通和市政設施的改變,兒童生活環境的危險因素增加,兒童死于意外傷害的問題日顯突出。
他表示,來自多項研究的數據表明,與上百種導致兒童死亡的疾病相比,意外傷害已成為我國14歲以下兒童的第一死因。
大部分意外傷害是可以預防的
2001年,來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佛羅倫薩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全世界兒童因傷害而導致的死亡中98%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過去的50年中,兒童因傷害所造成的死亡在工業化國家持續下降。
專家們表示,這種下降并不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其他國家的經驗證明,大部分意外傷害是可以預防的。通過長期的研究、宣傳、立法、環境改善、公眾教育和應急服務改進,成千上萬兒童的生命被挽救。
傷害預防應擺上議事日程
看起來像是個體問題的意外傷害,卻開始被提升到公共衛生的高度,在發達國家,意外傷害更是被歸到慢性病的分類中。
曾光表示,得到調查結果后,大家最迫切的心情是要知道全國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衛生專家應在哪些方面為政府提供有效的公共政策建議。
衛生部疾病控制司副司長馮月菊說,意外傷害問題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視的公共衛生的問題。應將傷害預防工作擺到政府的議事日程。加強部門間的合作以及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國際組織的合作,了解全國兒童以外傷害的情況,制定相關政策提出相應的依據。(記者劉江)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