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脾氣大該如何引導教育?
寶寶顯得脾氣大、個性強,這既可能是其心理發展的階段特征,也可能是先天的行為傾向,還可能是父母和孩子互動不良的反映。
從兒童發展的角度看,2歲左右孩子開始逐步意識到自己的需要和主張,進入第一個反抗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讓父母覺得特別有主意,好發脾氣。如果父母此時能夠認識到孩子尋求自我權利的需要,根據特定的情況給予孩子適當的自由,同時制定明確而合理的行為規則,那么反抗期就會順利結束,孩子的自我意識與獨立能力順利發展,親子關系也進入新的格局。如果在這個時候,父母仍然時時事事控制,而不給予兒童自主活動的機會或者因為害怕孩子發脾氣而放任兒童的行為,都可能導致兒童行為發展的異常。
另一方面,有些孩子由于先天神經系統的反應存在沖動、易激怒、活動水平高、不易轉移等特點,因此也往往顯得比別的孩子更易發脾氣或脾氣大。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和父母的交往容易出現消極循環,導致孩子的行為更加難以控制。由于孩子本身對自己行為的評價和有意控制能力相對較低,因此,家長對自身與孩子交往行為的控制尤為關鍵。
引導孩子逐步發展行為控制能力,家長首先要為自己設定一個控制孩子行為的范圍,既避免放任,也要避免控制過多、過頻,適當給予孩子決定自己行為的機會。其次,父母與家人一起共同為孩子的日常行為制定明確、合理的規則,嚴格、一致地執行,當孩子有正確、積極的行為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而當孩子出現消極行為則予以冷處理或適當處罰。第三,為孩子制訂明確的每日活動計劃,提供足夠的認知與社會性刺激的活動機會,減少孩子無所事事、閑晃悠的時間,也同時減少了孩子違反規則或與家長發生沖突的機會,避免親子消極互動的重復。在孩子行為的調控過程中,家長始終需要保持耐心、信心、恒心與一致性。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