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體重過低成年后易得糖尿病
--首都兒研所副研究員米杰談糖尿病的預防
嬰兒出生體重過低,與其成年后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niddm,也稱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減低(igt)的發生密切相關——這是首都兒科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與公共衛生學系經過多年調查、追訪所得出的結論。日前,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負責該項調查、研究的米杰副研究員。
記者:大家都知道,現在是胖人越來越多,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可你們是怎么想起把糖尿病的發病率與嬰兒出生時的體重聯系起來考察呢?
米杰:目前,糖尿病的發病正以非常迅猛的速度發展,已經成為繼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1998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數量為1.2億,到2025年將增加到3億。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著巨大變化。據估計,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達3000萬人,而且糖尿病發病率在中國逐年增加,1980年為0.8%,1995年為2.9%,到2000年已超過3.5%,糖尿病已經成為一種日益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
出生體重與糖尿病的發生有沒有關系呢?曾有報道說超重新生兒長大以后患糖尿病的風險高于正常體重兒。而搞清這個問題對于預測今后糖尿病的發展趨勢以及及時制定相應對策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北京協和醫院完整地保存了幾十年來在該院出生的嬰兒的病歷檔案,所以為建立中國人群中糖尿病的發生與出生體重的關系的探究課題提供了寶貴的基礎。
記者:可想而知,經過幾十年的變遷,現在來尋找四五十年前出生的人,難度會相當大,你們的這次調查又是如何進行的呢?
米杰:我們的調查集中在當時是41~47歲的人群,北京市公安局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調查分兩階段進行:1995年~1997年為第一階段,共調查了628名于1948年7月~1954年12月在北京協和醫院出生的健康出院的單生子,在自愿的情況下,這些調查對象在12小時隔夜禁食后,采空腹血測血漿葡萄糖(fc)、胰島素和32-33裂解胰島素原濃度,除11名是已知糖尿病病人(平均fc 8.7mmol/l)外,其余617人接受標準口服葡萄糖試驗,測糖負荷后2
小時血糖和胰島素濃度。同時進行身體測量,對身高、體重、腰圍和臀圍,采用人體測量學標準方法連續3次取平均值分析。還進行了對職業、文化程度、生活習慣、家庭人均收入、居住條件及出生時父母職業的問卷調查。2000年~2002年又進行了第二階段調查,共計400余人,方法與第一次相同。
記者:這個調查都發現了些什么?
米杰:我們通過人群調查、追訪研究發現,除已知的攝入高碳水化合物、體力活動減少和成年期肥胖因素外,胎兒期營養不良也是成年期2型糖尿病獨立的危險因素,其與上述成年期危險因素的共同作用被認為是一些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的的原因。
胎兒期營養不良的表現是嬰兒出生時體重過低。低出生體重的標準是嬰兒出生時重量不足2500g。亞洲低出生體重的發生率,要比其它任何一個大洲都要高。我國近年來宮內發育遲緩導致的低出生體重兒的發生率仍占出生總數的7‰~8‰左右。有研究顯示,出生時的低體重對于今后一生的健康都有影響:出生體重在1500g以下者,成年后患高血壓、糖尿病的危險增加;1歲時兒童體重與成年后冠心病死亡率相關。據估計10%的中風和冠心病,1/3的糖尿病和幾乎一半的高血壓是由低出生體重一項所引起的。
嬰兒出生體重過低,與其成年后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niddm,也稱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減低(igt)的發生密切相關——這是首都兒科研究所流行病學研究室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與公共衛生學系經過多年調查、追訪所得出的結論。日前,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負責該項調查、研究的米杰副研究員。
記者:大家都知道,現在是胖人越來越多,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可你們是怎么想起把糖尿病的發病率與嬰兒出生時的體重聯系起來考察呢?
米杰:目前,糖尿病的發病正以非常迅猛的速度發展,已經成為繼腫瘤和心腦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1998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數量為1.2億,到2025年將增加到3億。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著巨大變化。據估計,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達3000萬人,而且糖尿病發病率在中國逐年增加,1980年為0.8%,1995年為2.9%,到2000年已超過3.5%,糖尿病已經成為一種日益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
出生體重與糖尿病的發生有沒有關系呢?曾有報道說超重新生兒長大以后患糖尿病的風險高于正常體重兒。而搞清這個問題對于預測今后糖尿病的發展趨勢以及及時制定相應對策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北京協和醫院完整地保存了幾十年來在該院出生的嬰兒的病歷檔案,所以為建立中國人群中糖尿病的發生與出生體重的關系的探究課題提供了寶貴的基礎。
記者:可想而知,經過幾十年的變遷,現在來尋找四五十年前出生的人,難度會相當大,你們的這次調查又是如何進行的呢?
米杰:我們的調查集中在當時是41~47歲的人群,北京市公安局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調查分兩階段進行:1995年~1997年為第一階段,共調查了628名于1948年7月~1954年12月在北京協和醫院出生的健康出院的單生子,在自愿的情況下,這些調查對象在12小時隔夜禁食后,采空腹血測血漿葡萄糖(fc)、胰島素和32-33裂解胰島素原濃度,除11名是已知糖尿病病人(平均fc 8.7mmol/l)外,其余617人接受標準口服葡萄糖試驗,測糖負荷后2
小時血糖和胰島素濃度。同時進行身體測量,對身高、體重、腰圍和臀圍,采用人體測量學標準方法連續3次取平均值分析。還進行了對職業、文化程度、生活習慣、家庭人均收入、居住條件及出生時父母職業的問卷調查。2000年~2002年又進行了第二階段調查,共計400余人,方法與第一次相同。
記者:這個調查都發現了些什么?
米杰:我們通過人群調查、追訪研究發現,除已知的攝入高碳水化合物、體力活動減少和成年期肥胖因素外,胎兒期營養不良也是成年期2型糖尿病獨立的危險因素,其與上述成年期危險因素的共同作用被認為是一些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的的原因。
胎兒期營養不良的表現是嬰兒出生時體重過低。低出生體重的標準是嬰兒出生時重量不足2500g。亞洲低出生體重的發生率,要比其它任何一個大洲都要高。我國近年來宮內發育遲緩導致的低出生體重兒的發生率仍占出生總數的7‰~8‰左右。有研究顯示,出生時的低體重對于今后一生的健康都有影響:出生體重在1500g以下者,成年后患高血壓、糖尿病的危險增加;1歲時兒童體重與成年后冠心病死亡率相關。據估計10%的中風和冠心病,1/3的糖尿病和幾乎一半的高血壓是由低出生體重一項所引起的。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