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絕指針療法有治療和診斷兩大功能,主要治療對象是功能性病變,有手到病除之速效;其治療原理則不外乎“通則不痛”。比如:膽囊結石之痛,是膽囊內小石體隨膽汁排泄,滯于膽囊管,致膽汁阻塞不能下行,引起狄氏括約肌痙攣則出現劇疼;而五絕指針療法的快速點打指法,運行于穴,傳導于內,使管道擴張、松馳,則膽汁透隙下行,或連同小石體下流于腸道,其疼則止。腎系結石疼痛,大多為石體自然下行,阻塞于輸尿管,尿液不得下行,引起腹部劇疼;久之,尿液積聚上溢于腎,則腎內大量積水,其疼則由腹痛始而連及腰部脹痛不止;通過五絕指針療法的壓放指法治療,又以點打指法的擴張管道,其水即可下行,則疼立緩;其它雜癥疼痛或寒氣凝結,或血瘀氣滯,或消化不良,或痰濕粘滯等而造成不通而痛之癥,均可經五絕指針療法變化不同的指法點穴治療而即刻緩解或消失;重者二、三天的反復調理疏通而已,多不見反復;而在臨床上,往往出現反復治療其癥只是稍緩或治而不去者,則多為器質性病變阻塞不通,或壓迫神經所致肢體不用。如:有這樣一個病人,雙下肢萎痛一年余,多方治療未見效果,腰部CT、拍片檢查未見異常,不能抬腿行走和自行站立。五絕指針療法治療十多天,雖能站立,可扶物行走,且進展緩慢,后期治療幾乎無效;后復經CT檢查發現于頸后大椎穴下發現一約2CM大小粉瘤,手術后即刻如常。上例不難看出,幾經五絕指針療法調治效果不佳或無效者,應懷疑從器質性病變考慮檢查治療。在臨床上,亦曾有不少下列情況,患者久病,周身多部位疼痛不適,經治療后即刻癥狀全部緩解或消失,或只剩一個區域點不能消失疼痛。如:一退休干部,在某醫院住院治療,背腹疼痛,飲食不佳,后期食后即吐,經胃鏡等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經五絕指針療法治療后,各部疼痛消失,只剩后背有一大銅子樣區域疼點未除;次日,消失之疼痛未反復,嘔吐依然,故以兩片磺胺類藥片以水服下試之,果連水同藥片即時吐出,此正為反食之癥,建議反復檢查肝、膽、胃臟腑;結果于北京某醫院CT報告為肝癌晚期。
又:一病患經幾個醫院B超檢查為膽囊結石,以五絕指針療法排石;首次治療,各癥皆消,無疼痛留存;次日二診,病人口述于后背腰部有一大銅子大小圓圓的疼痛區,上診治療后12小時反復,又繼續治療后消失;三診時,病人反饋原各部疼痛不適均未反復發作,只有腰部這一個圓圓的疼點于二診治療后八小時后反復出現;此時建議到北京某醫院CT檢查肝膽等臟腑,結果發現:膽囊結石伴化膿性膽囊炎,胰頭癌晚期。
從以上病歷可明確顯示,五絕指針療法治療功能性病變效果確實很好,但對器質性病變則難以根除,或效果不佳;由此,有些惡性病變也就不難被懷疑或基本確定診斷,不致于貽誤病機。所以,對于那些病痛纏身而又難以確定病性的疑難癥來說,用五絕指針療法進行調理,第一,如果是功能性病變,則癥狀會在短時間內全部消失,繼續治療則病癥達到根除;第二,效果不佳或無效,也不妨一試,得到的是有了初步稍明確的診斷,對進一步檢查確診指引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