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認為,腎結石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

1、過飽和狀態的形成:尿液中鈣磷離子或胱氨酸、尿酸、磷酸銨鎂及磷灰石等物質,如果尿液的溶解度到了飽和狀態,出現晶核后逐漸形成結石。
2、尿中結晶形成抑制物減少:正常人的尿液中有各種有機和無機物質,這樣會導致增加尿中難溶解性溶質的溶解度,從而抑制結石形成。
3、腎鈣化斑的形成:在腎結石患者中發現腎盞乳頭區的小管腔內存在鈣化的斑塊,隨著鈣化斑表面的粘膜脫落,斑塊顯露于腎盞尿中,繼續生長并排入腎盞或腎盂內,形成腎結石。
4、基質核心和基質成核作用:基質成分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無機物,它可能來自腎小管細胞、血漿粘蛋或細菌等。目前認為腎結石的形成先由基質形小球,其表面有皺褶,可吸附結晶物質,濃縮后外層又形成基質膜,結晶物質再沉著,久而久之,便形成片狀分層結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