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痢
沈 暑必挾濕,傷在氣分,古稱滯下,此滯字,非停滯飲食,言暑濕內侵,腑中流行阻遏,而為滯矣,消導,升舉,溫補,暑邪無有出路,胸痞不饑,不食,粘膩未已,而肛門沉墜里結,三焦皆受邪蒸,上下渾如兩截,延為休息痢疾,纏綿展轉,豈旦晚驟愈之病。暑濕熱
淡干姜 生姜 小川連 淡黃芩 人參 枳實
徐 夏季痢癥,多是濕熱食積,初起宜分消其邪,但肌柔白嫩,乃氣虛之質,且性情畏藥,只宜少與勿過。
檳榔汁 青皮 陳皮 厚樸 川連 黃芩 木香 炒黑山楂
又 濕熱下痢,必用苦辛寒為治,粟殼澀腸止瀉,久痢成方,當此熱邪未清,宣通,斯滯可去,因色白氣弱,未敢峻攻耳。
厚樸 黃芩 川連 木香汁 楂肉 炒銀花 麥芽
盧 痢癥濕熱,皆是夏令伏邪,但以攻消,大傷胃氣,不能去病,今微嘔,不饑不寐,大便欲解不通,是九竅六腑不和,總是胃病。
人參一錢 吳萸炒川連四分 泡淡生干姜五分 茯苓三錢 川楝子肉一錢 生白芍一錢半
某女 舌色灰黃,渴不多飲,不饑惡心,下利紅白積滯,小溲不利此,暑濕內伏,三焦氣機不主宣達,宜用分理氣血,不必見積,以攻滌下藥。
飛滑石 川通草 豬苓 茯苓皮 藿香梗 厚樸 白蔻仁 新會皮
陸氏 經來暑穢痧脹,心煩自利黑瘀。
淡黃芩 枳實 川連 石菖蒲 郁金 橘紅
陳嫗 瀉痢兩月,肢體浮腫,高年自屬虛象,但胸脘痞悶,納谷惡心,每利必先腹痛,是夏秋暑熱,郁滯于中,虛體挾邪,焉有補澀可去邪扶正之理,恐交節令變癥,明是棘手重癥矣。
人參 茯苓 川連 淡干姜 生白芍 枳實
某 臍上青筋突痛,太陰脾受傷,此前癥也,近日腹痛白積,兩旬不已,是新受夏秋暑濕,與病異岐,先理新病,導氣分消主之。
藿香 厚樸 廣皮 茯苓皮 川連 木香 木瓜 扁豆
某 痰哮宿病,正在初秋而發,又值寒熱下痢血積,腹痛吐逆,脈來右弦左弱,目黃羞明,必是暑濕凝滯著里,以補虛之中,佐以清邪,乃通劑法。
人參 黃芪 白芍 廣皮 石蓮子 川連 楂肉 草決明 金銀花
王 痢疾古稱滯下,乃是濕熱氣薄腸胃,阻閉氣分,故利仍不爽,河間丹溪,僉用清熱導氣者為此。濕熱
黃芩 川連 草決明 炒黑楂肉 生白芍 石蓮 丹皮 廣木香汁
倪六十 面垢舌白,心下脘中,凄凄痛窒,至圊復便不爽,此水谷之濕,內蒸為熱,氣道阻閉,上熱下冷,若外受客邪,既過募原,必有寒熱矣。
淡黃芩 川連 淡竹葉 檳榔汁 白芍 厚樸 廣皮白
某 濕溫下痢,脫肛,五苓散加寒水石。
江 食物不調,腸胃蘊蓄,郁蒸積聚而滯下,三月不愈清疏帶補之。
人參 川連 炒白芍 炒楂肉 廣皮 茯苓 炒當歸 烏梅
陸 濕熱內蘊,中焦痞結,陽氣素虛體質,濕注自利不爽,神識昏亂,將變柔痙。
炒半夏 人參 枳實 川連 干姜 黃芩 姜汁
顧 得湯飲,腹中漉漉,自利稀水,平昔酒客留濕,濕勝內蘊,腸胃不爽,凝積,東垣清暑益氣,亦為濕熱傷氣而設,但脾胃久病,仍能納食,當苦味堅陰,芳香理脾。
生茅術四兩 炒黑黃柏二兩 炒黑地榆二兩 豬苓一兩半 澤瀉一兩半
水法丸,服三錢。
葛四十 酒客,大便久瀉,脅上曾發癰瘍,春夏脅下有形,腹形滿脹,此久蘊濕熱,癰膿自利,未能泄邪,腸胃氣壅,利頻不爽,法當分消以去濕熱,若攻劫太過,必傷脾胃,議用丹溪小溫中丸,早進二錢五分,夜進二錢五分,三兩。
某 潮熱,自利,腹痛。
黃芩 生白芍 枳實 桔梗 檳榔汁 木香汁
徐 能食,腹痛,下痢,兼和其陰。
人參 生白芍 黃芩 枳實 川連 干姜
某十六 濕熱內蒸下利紅積。
炒黑神曲 炒黑楂肉 茯苓皮 飛滑石 新會皮 厚樸 淡竹葉 扁豆葉
祝三八 十年久痢,須推飲食避忌,酒客濕滯腸中,非風藥之辛,佐苦味入腸,何以勝濕逐熱,久病飲食不減,腸中病也。
綿茵陳 香白芷 北秦皮 茯苓皮 黃柏 藿香
某 形瘦陰虧,濕熱下痢,誤投消食,反劫津液,邪未盡,津先耗,咽喉痛,且嗆咳,所謂濕未罷,已上燥矣。
川連 銀花 通草 黃芩 川貝 茯苓皮
某 濕熱內阻氣分,腹痛下痢,目眥黃,舌光不渴,議清里泄濕熱。
黃芩 寒水石 川連 厚樸 秦皮 郁金
山五十 濕郁腹痛,利紅如豆汁。
生茅術三錢 炒山楂一錢半 厚樸一錢 紅曲一錢半 廣皮一錢 豬苓一錢
某 夏秋痢疾,固是濕熱傷氣,脾胃氣滯,后重里急不爽,古方香連丸,取其清里熱,必佐理氣,謂氣行斯濕熱積聚無容留矣,知母生地,滋陰除熱,治陰分陽亢之火,與痢門濕熱大異,蓋滋則呆滯,氣鈍窒塞,宜乎欲便不出,究竟濕熱留邪仍在,桂附熱燥,又致肛墜,痛如刀割,補中益氣東垣成法,僅僅升舉下焦清陽,未能直透腸中,再用大黃重藥,兼知母生地等味,更令傷及下焦,書義謂諸痢久,都屬腎傷,小腹痛墜,忌冷,顯然是下癥,議與升陽,亦須下治。
人參 茯苓 澤瀉 炙草 防風根 羌活 獨活 細辛 生姜 大棗
某 舌白,渴不欲飲,心腹熱,每痢必痛,肛墜,痢又不爽,微嘔有痰,口味有變,頭中空痛,兩頰皆赤,此水谷氣蒸濕熱,郁于腸胃,清濁交混,忽加煩躁難鳴苦況,法當苦寒泄熱,苦辛香流氣滲泄利濕,蓋積滯有形,濕與熱本無形質耳。
川連 黃芩 郁金 厚樸 豬苓 槐米 秦皮
包 先厥,下利膿血,腹痛嘔惡,乃寒熱互傷。厥陰伏熱
淡黃芩 川連 丹皮 生芍 炮姜 炒銀花
陳氏 溫邪經旬不解,發熱自利,神識有時不清,此邪伏厥陰,恐致變痙。
白頭翁 川連 黃芩 北秦皮 黃柏 生白芍
又 溫邪誤表,劫津,神昏,恐致痙厥。
炒生地 阿膠 炒麥冬 生白芍 炒丹皮 女貞子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