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腫脹
某五一 食谷不運,脹嘔惡,大便不爽,脈弦色黃,此胃陽式微,升降失司使然,法當溫通陽氣。胃陽虛。
吳萸八分 半夏三錢 蓽茇一錢 淡干姜一錢 生姜汁五分 廣皮白一錢半
陳三八 診脈右大而緩,左如小數促,冬季寒熱身痛,汗出即解,自勞役饑飽嗔怒之后,病勢日加,面浮足腫,呼吸皆喘,目淚鼻衄,臥著氣沖欲起,食納留中不運,時序交夏,脾胃主候,睹色脈情形,中滿脹病日來矣,蓋此癥屬勞倦致損,初病即在脾胃,東垣云,胃為衛之本,脾乃營之源,臟腑受病,營衛二氣,晝夜循環失度為寒為熱,原非瘧邪半表半里之癥,斯時若有明眼,必投建中而愈,經言勞者溫之,損者益之,建中甘溫,令脾胃清陽自立,中原砥定,無事更遷,仲景亦謂男子脈大為勞,則知內經仲景東垣垂訓,真規矩準繩至法,且汗泄積勞,都是陽傷,醫藥辛走劫陽,苦寒敗胃,病患自述飲蔗即中脘不舒,頃之少腹急痛便稀,其胃陽為苦辛大傷明甚,又述咳頻,沖氣必自下上逆,夫沖脈隸于陽明,胃陽傷極,中乏坐鎮之真氣,沖脈動,則諸脈交動,濁陰散漫上布,此臥著欲起矣,愚非遙指其脹,正合內經濁氣在上,則生脹,太陰所至為腹脹相符也,昔有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當以病因傳變推求,故辨論若此。
厚樸 杏仁 人參 茯苓 蜜煨姜 南棗
厚樸杏仁,取其能降氣,參、苓、姜、棗,取其創建胃中之清陽,而和營衛也。
吳二四 單脹溺少,溫通頗適,當用大針砂丸一錢二分,八服。脾陽虛
某 食下脹,舌黃,當治脾陽。
生白術一錢半 廣皮一錢 茯苓三錢 厚樸一錢 木瓜五分 淡附子七分
徐三九 攻痞變成單脹,脾陽傷極,難治之癥。
生白術 熟附子 茯苓 厚樸 生干姜
錢 食入腹脹,已五十日,且痛必有形攻動,頭中微痛,夫痞滿屬氣,痛因氣滯,二便既通,其滯未必在乎腸胃,從太陰脾陽傷,以辛溫開泄主之。
桂枝 生白芍 淡干姜 厚樸
又 照方去白芍,加生益智仁、茯苓。
楊五十 飲酒聚濕,太陰脾陽受傷,單單腹脹,是濁陰之氣錮結不宣通,二便不爽,治以健陽運濕。
生茅術 草果 附子 廣皮 厚樸 茯苓 蓽茇 豬苓
吳四三 食下脹,便溏不爽,肢木不仁,此脾陽困頓,不能默運使然,溫通中陽為主。
白術三錢 附子一錢 炮姜一錢半 桂枝木一錢 茯苓三錢 蓽茇一錢
僧四七 俗語云,膏粱無厭發癰疽,淡泊不堪生腫脹,今素有脘痛,氣逆嘔吐,漸起腫脹,乃太陰脾臟之陽受傷,不司鼓動營運,陰土宜溫,佐以制木治。
生于術 茯苓 廣皮 椒目 厚樸 益智仁 良姜
某六七 左脈弦,脹滿不運,便泄不爽,當溫通脾陽。
草果仁一錢 茯苓皮三錢 大腹皮三錢 廣皮一錢半 青皮一錢 厚樸一錢半 木豬苓一錢半 椒目五分
吳 寒熱傷中,腹微滿,舌白,用治中法。
人參 益智 廣皮 茯苓 澤瀉 金斛 木瓜
周五五 久嗽四年,后失血,乃久積勞傷,酒肉不忌,濕郁脾陽為脹,問小溲僅通,大便仍溏,濁陰乘陽,午后夜分尤劇。
生于術 熟附子
陳五十 積勞,脾陽傷,食下脹,足腫。
生白術 茯苓 熟附子 草果仁 厚樸 廣皮
某 躬耕南畝,曝于烈日,漬于水土,暑濕內蒸為瀉痢,邪去正傷,臨晚跗腫腹滿,乃脾陽已困,諸氣不司營運,濁陰漸爾竊據,內經病機,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生白術 草蔻 茯苓 厚樸 附子 澤瀉
鄒三九 深秋霍亂轉筋,必有暴冷傷及脾胃,病機一十九條,河間皆謂熱,亦屬偏見,愈瀉愈脹,豈是實癥,夫酒客之濕,皆脾胃陽微不運,致濕邪凝聚,氣壅成脹,見脹滿徹投攻下,不究致病之因,故曰難調之癥。
生白術 草果 熟附子 厚樸 廣皮 茯苓
陳四四 苦寒多用,胃陽久傷,右脅痛,嘔酸濁,皆濁陰上干,用辛甘溫中補虛痛減,病患述早上腹寬,暮夜氣緊微硬,大便不爽,有單腹脹之憂。脾胃陽虛
人參 生白術 茯苓 肉桂 歸身 益智 廣皮 煨姜
趙五四 胸腹脹滿,久病痰多。
生白術二兩 茯苓二兩 厚樸一兩 肉桂五錢
姜汁丸。
本草云,厚樸與白術能治虛脹,仿潔古枳術之意也,佐茯苓通胃陽,肉桂入血絡,則病邪可卻矣。
楊 脈沉小弦,中年已后,陽氣不足,痰飲水寒,皆令逆趨,致運納失和,漸有脹滿浮腫,法以辛溫宣通,以本病屬脾胃耳。
人參一錢 茯苓三錢 白芍一錢半 淡附子一錢 姜汁三分調
倪二十 腹軟膨,便不爽,腑陽不行。
生益智 茯苓 生谷芽 廣皮 砂仁殼 厚樸
又 六腑不通爽,凡濁味食物宜忌。
雞肫皮 麥芽 山楂 砂仁 陳香櫞
又 脈沉小緩,早食難化,晚食夜脹,大便不爽,此腑陽久傷,不司流行,必以溫藥疏通,忌食閉氣粘葷。
生白術 附子 厚樸 草果 茯苓 廣皮白 檳榔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