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腫脹第 3 頁
唐氏 紫菀 杏仁 通草 郁金 黑山梔
又 三焦不通,脘痹腹脹,二便皆秘,前方用開手太陰肺,苦辛潤降,小溲得利,兼進小溫中丸,泄肝平胃,脹勢十減有五,但間日寒熱復來,必是內郁之氣,陽不條達,多寒戰栗,議用四逆散和解,其小溫中丸仍用。
生白芍 枳實 柴胡 黃芩 半夏 杏仁 竹茹 生姜
張嫗 腹臌

張氏 用鎮肝逆理胃虛方法,脈形小弱,吐涎沫甚多,仍不納谷,周身寒凜,四肢微冷,皆胃中無陽,濁上僭踞,而為

人參 吳萸 干姜 附子 川連 茯苓
丁三十 嗔怒,氣血逆亂,右脅不和,夜食噯噫

鉤藤 丹皮 桑葉 生香附 茯苓 神曲 降香木 炒黑楂肉
徐 平素肝氣不和,脅肋少腹

桃仁 延胡 歸尾 小茴 香附 半夏 茯苓 橘紅 神曲
馬三四脈實,久病瘀熱在血,胸不爽,小腹墜,能食不渴,二便澀少,兩進苦辛宣腑,病未能卻,此屬血病,用通幽法。
桃仁 郁李仁 歸尾 小茴 紅花 制大黃 桂枝 川楝子
又 晝日氣墜少腹,夜臥不覺,甚則頭昏胸悶,今年五月,初用疏滯,繼通三焦,續進通幽,其墜脹仍若,議辛香流氣法。
川楝子 延胡 小茴 黑山梔 青木香 橘核
生香附磨汁法丸。
董 初因下血轉痢,繼而大便秘艱,自左脅下有形,漸致脹大堅滿,小便自利,病在血分,久病兩年,形瘦氣短,不敢峻攻,若五積成例,議用古禹余糧丸,每日一錢。
鄭氏 得食腹痛,上及心胸,下攻少腹,甚至筋脹,擾于周身經絡之間,大便欲解不通暢,此乃腸胃氣阻,故痛隨利減。
神保丸。一錢
張 脈左弦,右浮澀,始因脘痛貫脅,繼則腹大高凸,納食減少難運,二便艱澀不爽,此乃有年操持縈慮太甚,肝木拂郁,脾土自困,清濁混淆,脹勢乃成,蓋臟真日漓,腑陽不運,考古治脹名家,必以通陽為務,若滋陰柔藥,微加桂附,凝陰冱濁,豈是良法,議用局方禹糧丸,暖其水臟,攻其穢濁,俟有小效,兼進通陽剛補是為虛癥內傷脹滿治法,至于攻瀉劫奪,都為有形而設,與無形氣傷之癥不同也。肝郁犯脾
局方禹余糧丸。
陳嫗 久郁,傷及脾胃之陽,面無華色,納粥欲嘔,大便溏泄,氣陷則跗腫,氣呆則脘悶,有中滿之憂,用治中法。肝犯脾胃
人參 生益智 煨姜 茯苓 木瓜 炒廣皮
程女 脈數,惡心,脘脹。肝脾不和夾暑邪
炒半夏 廣皮 藿香黃連一分煎水拌 茯苓 郁金
又 暑傷脾胃,則肝木犯土,左腹膨,泄瀉。
人參 厚樸 廣皮 炒澤瀉 茯苓 木瓜 炙草 炒楂肉
又 人參 炒柴胡 炒白芍 炒黃芩 茯苓 炙草 生姜 大棗
宋 食入脘脹,此屬胃病,視色蒼形瘦,自述飲酒嘔吐而得,又述耳鳴肉瞤,是木火犯中,郁勃病甚,議用逍遙減白術,合左金方。木火犯土
朱四三 瘰疬馬刀,都是肝膽為病,病久延及脾胃,腹滿便澀,舌黃微渴,非溫補可服,泄木火以疏之,和脾胃以調之,冀其脹勢稍減。
吳萸拌川連 生于術 川楝子 炒山楂 黑山梔 厚樸 青皮 椒目
唐女 氣臌三年,近日跌仆嘔吐,因驚氣火更逆,胸臆填塞脹滿,二便皆通,自非質滯,喜涼飲,面起癉瘰,從病能篇驟脹屬熱。
川連 淡黃芩 半夏 枳實 干姜 生白芍 鐵銹針
顏六三 今年風木加臨,太陰陽明不及,遂為

生于術 茯苓 澤瀉 豬苓 厚樸 椒目
海金沙湯煎。
吳 今歲厥陰司天加臨,驚蟄節,病腹滿喘促,肢腫面浮,寒熱汗出,皆木乘土位,清陽不得舒展,濁氣痞塞僭踞,故泄氣少寬,姑擬通腑以泄濁。
生于術 茯苓 椒目 紫厚樸 澤瀉 淡姜渣
朱四九 郁勃久坐,中焦不運,寒熱,小溲不通,腹膨脹滿,脈小而澀,全是腑陽失司,與泄木通腑分消法。
四苓加椒目、厚樸、大腹皮、青皮。
陳 壯盛年歲,形消色奪,診脈右小促,左小弦勁,病起上年秋季,脘中卒痛,有形梗突,病后陡遇驚觸,漸次食減不適,食入不運,停留上脘,腹形脹滿,甚則脅肋皆脹,四肢不暖,暮夜漸溫,大便旬日始通,便后必帶血出,清早未食,自按臍上氣海,有瘕形甚小,按之微痛,身動飲水,寂然無蹤,天氣稍冷,爪甲色紫,細推病屬肝脾,氣血不通,則為郁遏,久則陽微痹結,上下不行,有若否卦之義,閱醫藥或消或補,總不見效者,未知通陽之奧耳。肝脾不和清陽痹結
薤白 桂枝 瓜蔞仁 生姜 半夏 茯苓
又 薤白汁 桂枝木 瓜蔞實 川楝子皮 半夏 茯苓 歸須 桃仁 延胡 姜汁
二汁法丸。
某 脹滿跗腫,小溲短澀不利,便泄不爽,當開太陽為主。濕濁凝滯小溲不行當開太陽
五苓散加椒目。
某六七 少腹單脹,二便通利稍舒,顯是腑陽窒痹,濁陰凝結所致,前法專治脾陽,宜乎不應,當開太陽為要。
五苓散加椒目。
鄭 兩投通里竅法,痛脹頗減,無如陰陽不分,舌絳煩渴,不欲納谷,想太陽膀胱不開,陽明胃不司闔,法當仍與通陽腑為要,但五苓桂術,斷不適用,議用甘露飲意。
豬苓 茯苓 澤瀉 寒水石 椒目 炒橘核
程 今年長夏久熱,熱勝陽氣外泄,水谷運遲,濕自內起,漸漸浮腫,從下及上,至于喘咳不能臥息,都是濁水凝痰,阻遏肺氣下降之司,但小溲不利,太陽氣亦不通調,此雖陽虛癥,若腎氣湯中萸地之酸膩,力難下行矣。
茯苓 桂枝木 杏仁 生白芍 干姜 五味 生牡蠣 澤瀉
文章錄入: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