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節 小兒生長發育第 2 頁
(二)身長
身長是指從頭頂至足底的垂直長度。一般3歲以下小兒量臥位時身長,3歲以上小兒測量身高。測量身高時,應脫去鞋襪,摘帽,取立正姿勢,枕、背、臀、足跟均緊貼測量尺。
新生兒身長約為50em。1周歲內以逐月減慢的速度共增加約25cm,一般前6個月每月增長約2.5em,后6個月每月增長約1.5cm。第2年全年增長約10cm。2周歲后至青春期前,每年增長約7cm。臨床可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兒身長:
1-6個月身長(em)=50+2.5X月齡
7—12個月身長(em)=65+1.5X(月齡—6)
2周歲以上身長(cm)=85+7X(年齡—2)
身長主要反映機體骨骼發育狀況。身長在均值減2個標準差以下者,應考慮侏儒癥、克汀病,營養不良等。
此外,還有上部量和下部量的測定。從頭頂至恥骨聯合上緣的長度為上部量,從恥竹聯合上緣至足底的長度為下部量。上部量與脊柱增長關系密切,下部量與下肢長骨的生長關系密切。12歲前上部量大于下部量,12歲以后下部量大于上部量。
(三)頭圍
頭圍的大小與腦的發育有關。測量頭圍時用軟尺,醫生用左手拇指將軟尺零點固定于頭部右側齊眉弓上緣處,軟尺從頭部右側繞過枕骨粗隆最高處而回至零點,讀取測量值。測量時小兒應脫帽,長發者應將頭發在軟尺經過處上下分開,軟尺緊貼皮膚,左右對稱,松緊適中。
新生兒頭圍約為34em,出生后6個月增長約9em,7-12月增長約2cm,1周歲時45cm,第2年增長約2em,5歲時增長至50Cm,15歲時接近成人,為54-58cm。
(四)囟門
囟門有前囟、后囟之分。前囟是額骨和頂骨之間的菱形間隙,后囟是頂骨和枕骨之間的三角形間隙。其測量方法為測對邊中點連線距離。
后囟約25%兒童在初生時已閉合,其余也應在生后2-4個月內閉合。前囟應在生后12-18個月內閉合。
囟門反映小兒顱骨間隙閉合情況,對某些疾病診斷有一定意義。囟門早閉并頭圍明顯小于正常者,為頭小畸形;囟門遲閉及頭圍大于正常者,為腦積水、佝僂病等。囟門凹陷多見于陰傷液竭之失水;囟門凸出多見于熱熾氣營之腦炎、腦膜炎等。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