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用飲食 第五章 利尿通便類第 6 頁
鯽魚(《名醫別錄》)
【基原】為鯉科動物鯽魚的肉或全體。
【異名】鮒。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胃、大腸經。
【功效】健脾胃,止消渴,理疝氣。
【應用】
1.脾胃氣冷,不能下食,虛弱無力:鯽魚250g細切,起作羹,沸豉汁熱投之,著胡椒、干姜、橘皮等末,空心食之。(《食醫心鏡》)
2.消渴飲水:鯽魚一枚,去腸留鱗,以茶葉填滿,紙包煨熟,食數枚。(《活人心統》)
3.小腸疝氣:每頓用鯽魚一個,同茴香煮食。
【按語】
若給產婦下乳而用鯽魚湯,則宜加水煮至魚湯呈乳白色稍稠時飲用。骨煅灰存性,外敷可治黃水瘡、癰腫。
【參考文獻】
《醫林纂要》:“鯽魚性和緩,能行水而不燥,能補脾而不濡,所以可貴耳。”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