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常用飲食 第二章 清熱飲食第 9 頁
木耳(《神農本草經))
【基原】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實體。
【異名】黑木耳、樹雞。
【性味歸經】甘,平。入胃、大腸經。
【功效】涼血止血,和血養榮,止瀉痢。
【應用】
1.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疼痛,心神煩悶:黑木耳30g,水二大盞,煮木耳令熟,先以鹽醋食木耳盡,后服其汁,日三服。(《圣惠方》)
2.內外痔:木耳3~6g,柿餅30g,同煮爛。(《食物與治病》)
3.新久泄痢:干木耳30g(炒),鹿角膠7.5g(炒),為末。每服9g,溫酒調下,日二次。(《御藥院方》)
4.貧血:黑木耳30g,紅棗30枚,煮熟服食,加紅糖調味。(《家庭食療手冊》)
5.眼流冷淚:木耳30g(燒存性),木賊30g,為末。每服6g,以清米泔煎服。(《普濟方))
【使用注意】
大便不實者忌服。
【按語】
木耳為寄生于桑、槐、柳、榆等樹上菌屬,其性質優劣,隨其木而異。木耳營養豐富,是滋補強壯之品,被譽為“素中之葷”。它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如甘露聚糖、木糖等。其所含膠質可起到清胃、滌腸功能。木耳含鈣與鐵量較高。脂肪中還含有卵磷脂和腦磷脂,所以木耳既可以用于菜肴滋補強身,又可藥用治療貧血、便血、便秘等。
【參考文獻】
1.《本經》:“盛氣不饑,輕身強志。”
2.《飲膳正要》:“利五臟,寬腸胃,不可多食。”
3.《隨息居飲食譜》:“補氣耐饑,活血,治跌打仆傷,凡崩淋血痢,痔患腸風,常食可療。”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