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總論 第三章 食物的性能和飲食作用第 7 頁
中醫在應用飲食調理進行抗衰防老方面,除因時、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做到辨證用膳,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外,還常注意對肺、脾、腎三臟的調理。因為這三臟在生命過程中,特別在機體與自然界的物質交換、新陳代謝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早在兩千年前,古人就認識到,肺“司呼吸”、“天氣通于肺”,脾為“水谷之海”、“氣血生化之源”,腎為機體的“先天之本”,因為“腎藏精”,“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臨床實際表明,肺、脾、腎三臟的實質性虧損,以及其功能的衰退,常導致若干老年性疾患。[例如]如肺虛或肺腎兩虛所致的咳喘,脾肺兩虛的痰飲喘咳,脾虛或脾肺雙虛的氣短、倦怠、消化不良、營養障礙,腎虛腰酸腿疼、小便失常、水腫、低熱、消瘦以及健忘、牙齒松動、須發早白或脫落等未老先衰的征象。
另外,從中醫養生抗衰防老所確立的治則治法來看,也多從補益肺、脾、腎方面入手,對歷代保健醫療食譜中所含食物成分進行統計,發現其功效也以調補肺、脾、腎三方面為多。食補、食療方中以抗衰老為主要功效,出現率較高。基本歸肺脾腎三經方面的食物有以下幾種。
扁豆、豌豆、薏苡米、蠶豆、粳米、糯米、小米、稻米、大麥、黑大豆、蕎麥、黃豆、小麥、核桃、大棗、栗子、龍眼、荔枝、蓮子、山藥、藕、芡實、桑椹、山楂、烏梅、落花生、百合、白果、杏仁、荸薺、梨、羅漢果、橄欖、黑芝麻、枸杞子、生姜、芫荽、蘿卜、芋頭、冬瓜、大蒜、西瓜、蘋果、荷葉、棗仁、白砂糖、蜂蜜、橘皮、蘑菇、銀耳、木耳、紫蘇葉、茶葉、香椿、茼蒿、木瓜、韭菜子、南瓜、紫菜、海帶、海藻、淡菜、海參、豬膚、牛乳、鵪鶉蛋、豬肝、牛肉、鹿肉、鹿胎、鹿鞭、雞肉、鴨肉、鯉魚、鯽魚、鱔魚、牡蠣肉等。
飲食的治療作用
食物與藥物都有治療疾病的作用。但食物每人每天都要吃,較藥物與人們的關系更為密切,所以歷代醫家都主張“藥療”不如“食療”。古代醫者如此想,也是如此做的。在治療過程中,確實先以食療,后以藥療。只有食療不能取效時,才以藥療。古時人們稱道能用食物治病的醫生為“上工”。[例如]如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夫食能排邪而安臟腑,清神爽志以資氣血,若能用食平疴,適情遣疾者,可謂上工矣。”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