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因病機 第二節 病機第 4 頁
2.血虛主要是失血過多或化生不足,目失濡養所致。在眼部可表現為目癢時作、目睛干澀、眉骨酸痛、不耐久視或視物不清、胞瞼蒼白、眥部與白睛以至眼底的血絡淡紅,或可見眼內出血,以致視力障礙等。全身癥可伴見面色蒼白、唇舌色淡、爪甲無華、頭目眩暈、心悸怔忡、倦怠無力、脈細弱等。
3.血瘀凡邪毒人營、氣滯或氣虛無力行血、外傷血絡等,均可引起血行阻滯,甚至阻塞不通的血瘀病變。在眼部常表現為痛有定處,疼痛劇烈,持續不解;或見血脈紫赤,迂曲充盈,或胬肉紅赤肥厚,鶻眼凝睛,或生瘤積包塊,以及眼內外的瘀血等。瘀血是病理產物,但可阻滯氣血流行,所以它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若大量瘀血積聚眼內,則見視力障礙;瘀血積于眶內,還可引起眼珠外突。若瘀血阻塞神水排泄通道,神水瘀滯,可致眼珠脹硬,頭眼劇痛,視力驟降;瘀血堵塞眼底血管,就能引起眼底缺血或出血的病變,致使視力嚴重障礙。全身癥可伴見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等。
(三)津液失調
津液滋潤、濡養眼部,并維持眼珠圓潤明澈。津液有所不調,則可引起眼部發病。津液失調,主要為如下三種:
1.津液虧虛津液虧虛,則目竅失養。在眼外,可致淚液減少,目中干澀不爽,白睛表面不瑩潤,黑睛暗淡失澤,甚至灰白混濁,眼珠轉動澀滯不靈。在眼內,多致神水、神膏耗澀,不能涵養瞳神,導致視物昏朦,或目無所見。若津液虧耗太甚,還可引起目珠向眶內退陷。
2.水液停滯津液運行障礙,則停聚為水。在眼外,如脾失健運,或腎陽不足,水濕上泛于目,則胞瞼浮腫;肺失宣降,水液滯留白睛,則白睛浮腫,甚至脹起如魚瞟。在眼內,肺、脾、腎三臟所致水液停滯,俱能引起眼底水腫。黃斑水腫常與脾濕有關,視乳頭及其附近視網膜水腫往往與腎水有關。若大量水液積聚于視網膜之下,還可導致視網膜脫離。
3.痰濕積聚痰由濕聚。水液停滯體內,遇寒邪凝聚或火熱煎熬,則可變生為痰。和瘀血一樣,痰既是病理產物,又為致病因素。痰壅胞瞼,則胞生痰核。若痰郁生熱、化火、動風,上壅目竅,則可暴發綠風內障。痰濁停滯眼內,可見黃斑或視網膜出現滲出。頑痰與瘀血搏結,可為跟底增殖性病變,亦可致眼珠突起,或發為眼部腫瘤。風痰攻沖眼帶,還可見眼珠偏斜,轉動受限,視一為二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