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因病機 第二節 病機
病機是指疾病發生、發展的機理。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眼是機體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一般而言,人體正氣虧虛時,致病因素就可引起機體陰陽失去平衡,臟腑經絡、氣血津液功能紊亂,從而導致眼部發病,并影響其發展和變化。眼部直接受邪或遭外傷者,局部病變可以導致經絡氣血運行失常,并進一步影響臟腑功能,而臟腑功能紊亂,又能反過來影響眼病的發展。由于眼病的致病因素多種多樣,而患者的體質又各不相同,因而病機也很復雜。下面分別把臟腑、經絡、氣血、津液失調與眼病有關的病機論述如下::
一、臟腑功能失調
(一)心與小腸心主血脈,又主神明,目得血而能視,且內外兩眥屬心。臨床上常見由心陰虧虛、心火亢盛等所致之眼部病癥。如失血過多或心神過耗,以致心陰虧虛,虛火上炎者,每見兩眥淡紅,血絡不充或血行滯緩,視力緩緩下降,甚至失明等。由于恣嗜厚味炙縛之品,或七情內郁化火,皆可致心火內盛,上炎于目,常表現為兩眥紅赤,胬肉壅腫,或瞼眥生瘡,痛癢并作,或熱邪人絡,迫血妄行而致眼內外出血諸癥。
因心與小腸相表里,心經實火可移熱于小腸;小腸有熱亦可上熏于心,故心火上炎于目,常兼治小腸。如《銀海精微》治心經實熱之大眥赤脈傳睛,從小腸導赤,以降心火。
(二)肝和膽肝主藏血,又主疏泄,為風木之臟,肝開竅于目,且黑睛屬肝,足厥陰肝經連目系。臨床上常見由肝陰虧虛、肝郁氣滯、肝膽火熾、陰虛火旺、肝風內動等所致之眼部病癥。如肝陰不足,陰血虧損,不能上榮于目,可出現兩目干澀不舒、視物昏花、視力減退等多種內障眼病,小兒還可見肝虛雀目等。肝氣郁結,疏泄失職或久郁化火,氣火上逆,則可發生目赤腫痛、目珠脹硬、視物昏花、視力緩降或驟降,甚至失明等癥。肝火熾盛,灼傷黑睛、黃仁,每易引起黑睛生翳,瞳神緊小等癥。若暴怒傷肝,肝火上沖,或素體陰虛,不能制約肝陽,以致虛火上炎,均可損傷目絡,迫血妄行,或阻滯血絡引起暴盲。至于陽亢動風,肝風上擾,則可引起綠風、青風、目偏視、口眼喎斜等病癥。其后二者往往還與全身性疾病有關。
因肝膽互為表里,在生理上肝的余氣聚于膽,膽的精汁涵養瞳神,故發病時每每相互影響。如肝膽濕熱上攻,可致黑睛生翳、瞳神緊小;肝陰不足,膽乏所養,則目亦失養,故可出現視遠怯近或視物昏花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