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因病機 第二節 病機第 2 頁
(三)脾和胃脾胃為后天之本,飲食有節,胃納脾輸,則目得其養,且胞瞼屬脾。臨床上常見由胃火熾盛、脾胃濕熱、脾虛氣弱等所致之眼部病癥。如飲食不節過食辛熱炙賻之品,致陽明胃火熾盛,火毒上攻,可致頭痛目赤、胞瞼腫硬生瘡、黃液上沖等。恣食肥甘厚味,以致脾胃郁遏濕熱,上壅胞瞼,可發生針眼、瞼弦赤爛等癥。若脾胃運化失司,津液不得敷布,聚而成痰,痰濕壅聚胞瞼,則胞生痰核;滯于眼內,可引起神膏混濁及眼底滲出、增殖等病變。若痰火上逆,還可導致目珠脹痛。若勞倦思慮過度、久病失養,或飲食不節等,損傷脾胃,脾虛氣弱,目失所養;可引起疳積上目、晶珠混濁、眼前黑花飄移、視物昏朦等;若脾氣虛弱,失于統攝,可致目中血不循經而溢于絡外,引起眼前黑花飄移,視物不清,甚至暴盲等眼病。
(四)肺和大腸肺主氣,具有宣發和肅降的功能,且白睛屬肺。若肺失宣降,則易影響白睛而發病。臨床上常見由風熱襲肺、肺火壅盛、肺陰虛、肺氣虛等所致之眼部病癥。如外邪襲肺,肺失宣降,可發白睛赤腫、澀痛羞明、流淚生眵等癥。肺火壅盛,氣血瘀滯,可致白睛呈紫紅色結節樣隆起。肺燥陰傷,虛火上炎,或久病氣陰虧虛等,正不勝邪,又可致白睛澀痛,或生玉粒樣小泡,反復發作,白睛傷口,久不愈合等。
由于肺與大腸互為表里,大腸實熱而便秘,可致肺氣不得肅降,引起白睛紅赤。故治療白睛疾患時應考慮肺與大腸的關系。
(五)腎和膀胱腎為藏精之所,且瞳神屬腎。眼之所以能視萬物,與腎精不斷上承有密切關系。臨床上常見由腎陰虛、腎陽虛、腎精虛和陰虛火旺等所致之眼部病癥。如年老、病久或熱病傷陰,致腎陰不足,目失所養,可發生眼干澀不爽、晶珠與神膏混濁、視瞻昏渺、老視等。稟賦不足,素體陽虛,或年老病久,腎陽虧虛,陽不勝陰,可引起雀目、青盲等;陽虛不能溫化水液,水邪上泛,可致云霧移睛、視瞻昏渺、視直如曲、視大為小等癥;或可見眼底水腫、滲出等。過勞或年老久病,腎精虧耗,不能充足上注于目,瞳神、目系失養,可致晶珠與神膏變混、視瞻昏渺、青盲等。若陰陽俱虛,瞳神、目系失養,則更易發生上述內障。由于腎精虛可致腎陰、腎陽化生不足,所以又可以引起腎陰虛、腎陽虛,甚至陰陽俱虛的種種眼病。若腎陰虧虛,水不制火,陰虛火旺,上灼瞳神,可致瞳神緊小、干缺以及圓翳內障、青風、綠風、視瞻昏渺等,或可見眼內出血之癥。
腎與膀胱互為表里,膀胱排泄水液的功能失常,體內水液潴留,可致眼內外組織發生水腫等。
以上逐一討論了眼病的臟腑病機。在臨床上,眼病的發生、發展、變化,雖可由單一的臟腑功能失調引起,但以臟病及腑、臟病及臟或者若干個臟與腑同時發病比較多見,如肝膽火熾、脾胃濕熱、肝腎陰虛、脾腎陽虛、心脾兩虛、肝火犯肺等引起的眼病。又如白膜侵睛、疳積上目則是病變在肺肝、脾肝之間傳變而引起的。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