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傷的病機
中醫傷科學-損傷的病機
損傷是由臟腑、經絡、皮肉、筋骨、氣血、津液等共同組成的一個整體,人體生命活動主要是臟腑功能的反映,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氣血津液。人體損傷雖有外傷與內傷之分,但人體受外力影響后既可使局部損傷出現腫痛、功能活動受限,也可使臟腑功能失調,如骨折病人臥床休養,常可引起腹脹便秘、食欲減退等一系列癥狀,如發熱、口渴、出汗等,都是損傷后臟腑功能失調的具體體現。
[損傷與氣血的關系]
氣血,外可充養皮肉筋骨,內可灌溉五臟六腑,溫煦肢體,濡養全身,周流運行不息,以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血相互依附,若氣結則血凝,氣虛則血虛,氣迫則血走;反之血凝則氣滯,血虛則氣虛,血脫則氣亡。《素問·五臟生成篇》指出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等血的功能。另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氣傷痛,形傷腫”,即腫與痛是氣血傷后的病癥表現。
在創傷中可表現出傷氣與傷血兩個方面:
傷 氣
多見于用力過度,或跌仆閃扭,或胸部擊撞的損傷中,大致有四種情況:
氣滯:為氣的流通障礙。氣本無形,故郁滯則氣聚,氣聚則氣機不暢,出現胸悶疼痛。若氣滯胸脅則胸脅脹痛,呼吸、咳嗽則牽掣作痛。但外觀無腫形,自覺疼痛走竄,痛無定處,體表無明顯壓痛點,多見于胸脅損傷,如岔氣。
氣閉:為氣機閉而不通。多見于嚴重的損傷中,患者可出現一時性的暈厥,昏迷,不醒人事,甚至窒息,身軟而不能起。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