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厥證第 3 頁

『血厥』
·實證
癥狀:多因急躁惱怒而發,突然昏倒,不知人事,牙關緊閉,面赤唇紫,舌黯紅,脈弦有力。
治法:開竅,活血,順氣,降逆。
方藥:清開靈注射液、通瘀煎。·
本證氣血并逆于上,清竅壅塞,先用清開靈注射液靜脈推注或滴注,以開其閉;然后用通瘀煎,方中以當歸尾、紅花、山楂活血散瘀,烏藥、,青皮、木香、香附等順氣開郁,澤瀉性下行而瀉,引氣血而下。另外可加用石決明、鉤藤、牛膝平肝潛陽。若急躁易怒,肝熱者加菊花、丹皮、龍膽草;若兼見陰虛不足,眩暈頭痛者,加生地、枸杞、珍珠母。
·虛證
癥狀:因失血過多而發,突然昏厥,面色蒼白,口唇無華,四肢震顫,自汗肢冷,目陷口張,呼吸微弱,舌質淡,脈芤或細數無力。
治法:補養氣血。
方藥:急用獨參湯灌服,繼服人參養營湯。
獨參湯即重用一味人參,大補元氣,所謂“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
亦可用人參注射液、生脈注射液靜脈推注或滴注。同時對急性失血過多者,應及時止血并采取輸血措施。緩解后繼用人參養營湯補養氣血,方中以人參、黃芪為主益氣,佐當歸、熟地養血,白芍、五味子斂陰,白術、茯苓、遠志、甘草健脾安神,肉桂溫養氣血,生姜大棗和中補益,陳皮行氣。若自汗膚冷,呼吸微弱者,加附子、干姜溫陽;若口干少津者,加麥冬、玉竹、沙參養陰;心悸少寐者,加龍眼肉、酸棗仁養心安神。
『痰厥』
癥狀:素有咳喘宿痰,多濕多痰,惱怒或劇烈咳嗽后突然昏厥,喉有痰聲,或嘔吐涎沫,呼吸氣粗,舌苔白膩,脈沉滑。
治法:行氣豁痰。
方藥:導痰湯。
本方以二陳湯加枳實、膽南星而成。方中用陳皮、枳實理氣降逆,半夏、膽南星、茯苓燥濕祛痰。可加蘇子、白芥子化痰降氣。若痰濕化熱,口干便秘,舌苔黃膩,脈滑數者,加黃芩、梔子、竹茹、瓜蔞仁清熱降火。
『暑厥』
癥狀:發于暑熱夏季,面紅身熱,突然昏仆,甚至譫妄,眩暈頭痛,舌紅干,脈洪數。
治法:清暑益氣,開竅醒神。·
方藥:清開靈注射液、萬氏牛黃清心丸或紫雪丹、白虎加人參湯。
首先將患者迅速移至陰涼通風之處,吸氧,輸液,采取有效措施降溫。用清開靈注射液靜脈推注或滴注,灌服萬氏牛黃清心丸或紫雪丹以開竅醒神。繼而服用白虎加人參湯或清暑益氣湯。前者用人參益氣保津,白虎湯清熱解暑;后者用西洋參生津益氣,麥冬、知母滋陰清熱,黃連、竹葉、荷梗、西瓜翠衣清解暑熱。
此外,還有食厥,由暴飲多食,.復遇惱怒而發,不過臨床上比較少見。食后突然昏厥,氣息窒塞,脘腹脹滿,舌苔厚膩,脈滑實,治當和中消導。食后不久而發厥,先用鹽湯探吐祛邪,再用神術散、保和丸加減治之。食后腹脹,大便不通者,可用小承氣湯導下。
【轉歸預后】
厥證之轉歸主要有三:一是陰陽氣血相朱,進而陰陽離絕,發展為一厥不復之死證。二是陰陽氣血失常,或為氣血上逆,或為中氣下陷,或氣血痰瘀等邪氣內閉,氣機逆亂而陰陽尚未離絕,此類厥證之生死,取決于正氣來復與否及治療措施是否及時、得當。若正氣來復,治療得當,則氣復返而生,反之,氣不復返而死。三是表現為各種證候之間的轉化,如氣厥和血厥之實證,常轉化為氣滯血瘀之證;失血致厥的血厥虛證,常轉化為氣隨血脫之脫證等等。
厥證的預后,取決于患者平素正氣的強弱及邪氣的盛衰,搶救治療得當與否。發病之后,若呼吸比較平穩,脈象有根,表示正氣尚強,預后良好。反之,若氣息微弱,或見昏憒不語,或手冷過肘,足冷過膝,或脈象沉伏如一線游絲,或如屋漏,或散亂無根,或人迎、寸口、趺陽之脈全無,多屬危候,預后不良。
【預防與調攝】
加強舉煉,注意營養,增強體質。注意思想修養,陶冶情志,避免惡性的精神和環境刺激。對已發厥證者,要加強護理,密切觀察病情的發展、變化,采取相應措施救治。患者蘇醒后,要消除其緊張情緒,針對不同的病因予以不同的飲食調養,如暑厥宜給予清涼素淡飲食,并多進食鮮水果或果汁。所有厥證患者應嚴禁煙酒及辛辣香燥之品,以免助熱生痰,加重病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