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遺精第 3 頁

【轉歸預后】
遺精初起,一般以實證多見,日久不愈,可逐漸轉變為虛證。在病理演變過程中,還可出現虛實并見之證。ying虛者可兼火旺,腎虛者可兼有濕熱痰火。精屬ying液,故開始多以傷及腎ying為主,因精與氣互生,ying與yang互根,所1;真病久往往表現為腎氣虛弱,甚則導致腎yang衰憊。因此,遺精日久,可兼見早xie,或導致yang痿。遺精預后較佳,但若調攝不當,或失治,也可致使久延不愈,甚至發展成虛勞。
【預防與調攝】
注意調攝心神,排除雜念,對于心有妄想,所欲不遂者,尤為重要,此既是預防措施又是調攝內容。正如《景岳全書,遺精》所說:“遺精之始,無不病由乎心。……及其既病而求治,則尤當以持心為先,然后隨證調理,自無不愈。使不知求本之道,全恃藥餌,而欲望成功者,蓋亦幾希矣!”同時應節制房事,戒除shou淫,注意生活起居,避免腦力和體力的過勞,晚餐不宜過飽,養成側臥習慣,被褥不宜過重,襯褲不宜過緊,以減少局部刺激,并應少食辛辣刺激xing食物。
【結語】
本病是指以不因xing生活而精液頻繁遺xie為臨床特征的病證。有夢而遺精者,稱為夢遺;無夢而遺精,甚至清醒時精液自出者,稱為滑精。本病的發病因素比較復雜,主要有房室不節,先天不足,用心過度,思欲不遂,飲食不節,濕熱侵襲等。遺精的病位主要在腎和心,并與肝、脾密切相關。病機主要是君相火旺,擾動精室;濕熱痰火下注,擾動精室;勞傷心脾,氣不攝精;腎精虧虛,精關不固。辨證要點以辨臟腑及辨虛實為主。本病應結合臟腑,分虛實而治,實證以清xie為主,心病者兼用安神;虛證以補澀為主,屬腎虛不固者,補腎固精;勞傷心脾者,益氣攝精。平時應注意調攝心神,排除雜念,以持心為先,同時應節制房事,戒除shou淫。
[附]早xie
早xie是指在xing交之始即行排精,甚至xing交前即xie精的病證。早xie始見于《辨證錄·種嗣門》,早xie常與遺精、yang痿等病證并見,因此治療方法每多類同。
房勞過度,頻犯shou淫,以竭其精,而致腎精虧耗,腎ying不足,則相火偏亢,擾動精室,發為早xie;稟賦素虧,遺精日久,ying損及yang,導致腎ying腎yang俱虛,精關不固,亦可引起早xie。早xie的辨證有ying虛火旺及yingyang兩虛之不同。其治療以滋ying補腎益精為主,火旺者兼降火,yang虛者兼溫腎yang。
·ying虛火旺
癥狀:欲念時起,yang事易舉,或舉而不堅,臨房早xie,夢遺滑精,腰酸膝軟,五心煩熱,頭暈目眩,心悸耳鳴,口燥咽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ying降火。
方藥:知柏地黃丸、大補ying丸、三才封髓丹等。遺精甚者,可參考遺精一節辨證論治。
·yingyang兩虛
癥狀:遺精日久,畏寒肢冷,面白無華,氣短乏力,腰酸膝軟,yang痿精薄,小便清長,夜尿多,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弱。
治法:滋腎ying,溫腎yang。
方藥:金匱腎氣丸。
早xie嚴重時可伴yang痿,yang痿又常伴早xie,治療時當互參。夫妻暫時分居和相互關懷體貼,戒除shou淫惡習,解除緊張情緒,適當的體育煅煉,對早xie的治療有重要的作用。
【文獻摘要】
《靈樞·淫邪發夢》:,“厥氣……客于ying器,則夢接內。”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ying頭寒,目眩,發落,脈極虛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脈得諸芤動微緊,男子失清,女子夢交,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明醫雜著·夢遺精滑》:“夢遺、精滑,世人多作腎虛治,而用補腎澀精之藥不效,殊不知此癥多屬脾胃,飲酒厚味,痰火濕熱之人多有之。蓋腎藏精,精之所生,由脾胃飲食化生,而輸歸于腎。今脾胃傷于濃厚,濕熱內郁,中氣濁而不清,則其所化生之精,亦得濁氣。腎主閉藏,ying靜則寧。今所輸之精,既有濁氣,則邪火動于腎中,而水不得寧靜,故遺而滑也。”
《景岳全書·遺精》:“遺精之證有九:凡有所注戀而夢者,此精為神動也,其因在心;有欲事不遂而夢者,此精失其位也,其因在腎;有值勞倦即遺者,此筋力有不勝,肝脾之氣弱也;有因用心思索過度徹遺者,此中氣有不足,心脾之虛陷也;有因濕熱下流或相火妄動而遺者,此脾腎之火不清也;有無故滑而不禁者,此下元之虛,肺腎之不固也;有素稟不足而精易滑者,此先天元氣之單薄也;有久服冷利等劑,以致元yang失守而滑xie者,此誤藥之所致也;有壯年氣盛,久節房欲而遺者,此滿而溢者也。凡此之類是皆遺精之病。”“治遺精之法,凡心火甚者,當清心降火;相火盛者,當壯水滋ying;氣陷者,當升舉;滑xie者,當固澀;濕熱相乘者,當分利;虛寒冷利者,當溫補下元;元yang不足,精氣兩虛者,當專培根本。”
《醫宗必讀·遺精》:“古今方論,皆以遺精為腎氣虛弱之病,若與他臟不相干涉。不知《內經》言五臟六腑各有精,腎則受而藏之。以不夢而自遺者,心腎之傷居多;夢而后遺者,相火之強為害。若乎五臟各得其職,則精藏而治。茍一臟不得其正,則必害心腎之主精者焉。治之之法,獨因腎病而遺者,治其腎;由他臟而致者,則他臟與腎兩治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