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運氣學說在醫學上的應用第 10 頁
三、運氣與防病
人與自然有密切的關系,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寒暑燥濕的氣候直接影響著機體的生長發育與健康。運氣學說預測氣候的目的在于事先采取有效措施,借以防止因氣候變化而發生疾病。對于疾病的預防,從根本上說來,不外兩個方面:一是盡量避免或減輕外邪的侵襲,即“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一是增強體質與抵抗力,以期達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的目的。
中醫學在“天人相應”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法于陰陽,和于術數”的攝生保健之道,以適應四時氣候的變化,這是預防疾病的根本措施之一。自然變化,四時分明,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人類要按照“法子陰陽,和于術數”之道,以適應四季氣候的變化。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于庭”;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從而達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目的。人類長期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節律,只有適應自然的變化,調節臟腑機能,養精安神,益氣補血,平衡陰陽,機體才能健康無病,而盡終其天年。否則,如果違反了自然規律,當春而收斂,當夏而伏匿,當秋而疏散,當冬而泄奪,必然損害健康而致發生疾病。因此,只有識運氣,辨寒暑,和于陰陽,調于四時,才能保持健康,預防疾病。
四、運氣與治療
中醫治療疾病注意季節氣候的變化,強調“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素問·五常政大論》),“無失天信,無逆氣宜,無翼其勝,無贊其復,是謂至治”(《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所以,“凡治病不明歲氣盛衰,人氣虛實,而釋邪攻正,實實虛虛,醫之罪也”,“凡治病而逆四時,生長化收藏之氣,所謂違天者不祥,醫之罪也”(《醫門法律·申明內經法律》)。
茲將根據運氣學說治病用藥的規律介紹如下:
(一)主氣客氣致病的治療
厥陰風木主氣所致之病,以酸瀉之,以辛補之。木性升散,酸味收斂,逆于散發,故以酸瀉木氣之味。辛味散發,合于木性,助其發生之氣,故為補!案斡ⅲ笔承烈陨⒅,用辛補之,酸瀉之”(《素問·臟氣法時論》)。厥陰風木客氣所致之病,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辛補酸瀉之義同上。肝主木,“肝苦急,急食甘緩之”(《素問·臟氣法時論》)。故以甘緩肝氣之急迫。所以說,“木位之主,其瀉以酸,其補以辛”,“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少陰君火主氣所致之病,以甘瀉之,以酸收之,以咸補之;鹦约彼倜土,甘味則反其性而緩其急,故以甘為瀉。君火之邪氣屬心,心欲軟,咸可軟堅,從心所欲,故以咸為補!靶挠,急食咸以軟之,用咸補之,甘瀉之”(《素問·臟氣法時論》)。少陰君火客氣所致之病,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酸收之,補瀉之義同上。酸味使火氣收斂,故以酸收之。少陽相火主氣所致之病,少陽相火之補瀉與君火同,雖心非少陽,而君相皆火,故其味同。所以說,“火位之主,其瀉以甘,其補以咸”,“少陰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咸:明抄本‘咸’作‘酸’。林校云:按《臟氣法時論》云,‘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此云以咸收之者誤也)收之”:少陽相火客氣所致之病,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軟堅。故曰:“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軟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