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釋義(一)第 3 頁

第四條 發展中醫藥事業應當遵循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藥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
【釋義】 本條是關于發展中醫藥事業應遵循的原則和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目標的規定。
一、發展中醫藥事業應當遵循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
1.繼承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基礎。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厚重的哲學基礎和文化內涵,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中醫藥的發展歷史表明,從《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到《神農本草經》,從陰陽五行、臟象經絡學說到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原則,中醫藥學寶庫不斷豐富。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對中醫藥學寶庫的繼承和發掘,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不僅揭示了中醫藥學的主體特征和特色,而且證明了中醫藥學具有的科學內涵和強大的生命力。繼承中醫藥學,要堅持“繼承不泥古,發揚不離宗”的原則,通過發掘和整理,善于總結前人經驗與成果,把有價值的精華繕承下來。繼承的關鍵,一是不能丟掉特色和優勢,二是允許學術爭鳴,開拓思路,擴展學術領域,這是推動中醫藥理論和實踐發展的必然規律。
2.創新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象征,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作為獨特的醫學科學體系,中醫藥的創新首先是知識創新,通過科學研究,獲得新發現,探索新規律,創立新學說,積累新知識,使創新成為推動中醫藥理論和實踐不斷進步的推動力。
中醫藥的進步除了繼承前人積累的經驗之外,必須通過借鑒、吸收其他民族或同類學科的新成就,以及其他學科的先進科學知識與方法手段,結合自己的特點和需求進行綜合的、自主的創新。中醫藥學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要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堅持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突出中醫藥特色的創新,才是真正屬于中醫藥學的創新。
3.繼承與創新需要造就人才。中醫藥事業發展關鍵是人才,要把中醫藥理論體系的精華和中醫藥名老專家的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真正繼承下來,并且有所發展,不斷創新,就必須培養造就一大批面向21世紀的優秀中青年學術和技術骨干。國家在加強和完善中醫藥教育體系的同時,肯定了中醫藥師承教育的歷史貢獻.自1990年起,組織開展“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經承工作”,積極培養高層次的中醫藥人才;1997年在全國啟動實施“113人才培養計劃”。采取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在繼承學術經驗的同時,著眼于造就一支訓練有素、勇于創新的中醫藥骨干隊伍,以推動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二、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和優勢
中醫藥學以其科學完整的理論體系,及其以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原則為特點的臨床實踐經驗,在治療常見病、疑難病方面,有療效好,副作用小,價格低廉,診斷、治療、用藥服務靈活方便,易接受等特征;在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等方面構成其特色與優勢,獲得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擁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發展的空間。中醫藥特色和優勢,使其在醫療衛生保健體系中,能為維護健康提供著優質、高效、便捷、價格比較低廉的中醫醫療服務。中醫藥在醫療保險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及影響,已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評價和各國政府的重視。
1. 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關系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重大意義。要“發揮中醫藥在農村衛生服務中的優勢與作用,合理配置資源,加強縣級中醫醫院和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建設,為農村中醫藥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逐步形成中醫特色和優勢。”鼓勵農村臨床醫療服務人員兼學中醫藥,并應用中醫藥診療技術為農民服務;積極篩選、推廣農村中醫藥適宜技術,擴大中醫藥服務領域;在規范農村中醫藥管理和服務的基礎上,允許鄉村中醫藥技術人員自種、自采、自用中草藥,采取這些措施已經收到很好的效果。加強農村中醫藥工作是發展中醫藥事業的一項長期任務。
2.中醫藥特色與優勢已引起國際廣泛關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醫藥以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對外醫療服務,增進了世界各國對中醫藥的了解;獨具特色與優勢的中醫藥,引起國際廣泛關注;在國際上影響日益廣泛;中醫藥對外交流與合作迅速發展,對外學術交流和科技合作、中醫藥對外教育、對外貿易和經濟合作成績顯著,目前已經和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政府間的中醫藥交流與合作,中醫藥在世界上的影響日益廣泛。
三、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藥理淪和實踐的發展
1.促進中醫藥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必須轉變觀念、思路創新。人類的科學發展史表明.觀念的變革、思維方式的創新,是科學技術進步與發展的前提。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藥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其學術思想是把醫學的任務定位在通過預防以提高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為主,而不是單純治療疾病。這種理論和學術上的變革和創新.來自于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轉變,為中醫藥學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從哲學思想的引入,到辨證論治原則的確立,以及從砭石,到金屬針直至現代針刺療法、針刺麻醉等新技術的應用,都是觀念和思維方式變革后產生的飛躍。反映了科學技術方面的進步。因此,促進中醫藥理淪和實踐的發展,不能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中醫藥的發展要在善于繼承優秀傳統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發展,同樣要敢于在自我否定中不斷完善。要開拓思路,變革思維,改變觀念,積極利用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術方法,促使中醫藥理論和實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這樣,中醫藥的發展才會有更強的生命力。
2.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要在把握中醫藥學術主體特征和特色的同時。積極吸收現代科學技術和多種研究方法,堅持主體發展與開放兼容相結合,保持中醫藥特色與應用現代科學知識、技術方法的交叉融合、協調統一。從中醫藥臨床、生產、實驗及文獻整理等多角度出發,加強中醫藥研究的技術創新,在運用傳統方法研究中醫藥的同時,積極利用現代生命科學的新技術,新方法,按照中醫醫療實踐的新需求和科技發展的新水平,逐步完善、豐富、發展中醫藥的理論與實踐。
四、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推進中醫藥現代化
1.中醫藥現代化的目的是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學。中醫藥現代化是一項多層次的系統工程,是在中醫藥學科體系的基礎上,推動中醫藥學從理論到實踐,逐步納入現代科學技術整體發展的軌道,以適應當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既要保持發揚民族特色的優勢,又要有時代特征,既蘊含中醫藥完整理論體系的精華和內涵,又具備現代科學理論體系的新時代特征。其關鍵是把現代先進科學技術、方法、儀器設備、信息技術等恰當地融入到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臨床實踐和中醫藥研究開發、生產中。在注重實驗技術手段和方藥研究、臨床應用研究的同時,將社會科學、信息科學、管理學、法學、倫理學、心理學等綜合運用于中醫藥現代化總體規劃進程中。
2.國家重視中醫藥現代化發展。2002年9月,國家科技部、原國家經貿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的《醫藥科技政策》,對加快中醫藥領域科技發展和中醫藥科技政策提出了明確要求。2002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科技部、國家計委、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八部門共同制定《中藥現代化發展綱要(2002—2010年)》,其指導思想是“繼承和發揚中醫藥學理論,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和先進技術,推進中藥現代化發展。”
3.中醫藥現代化的關鍵是自身科技水平與臨床療效的提高。中醫藥需要隨著社會與科學的進步而發展,中醫藥現代化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關鍵是自身科技水平與臨床療效的提高,在中醫藥理論和實踐上要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才能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與優勢。按照《中醫藥條例》的要求,國家鼓勵中醫藥界的科學家們和其他學科的科學家一道,運用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開展中醫藥基礎理論和臨床研究;加強中醫藥學與現代醫學科學的結合.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對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的研究;引導開發、推廣、應用中醫藥技術成果,促進中醫藥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中醫藥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政策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草案) 01-04 [醫藥考試]2015年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筆試 12-01 [五絕動態][組圖]張劍鋒應邀參加第三期難治 10-20 [醫藥資訊][組圖]第三期難治病明中醫學術沙 10-19 [醫藥資訊]符合條件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納入 09-28 [五絕動態][組圖]五絕指針療法確定為2015百 08-15 [五絕動態][組圖]定興縣五絕指針按摩服務中 07-29 [五絕動態][組圖]張劍鋒應邀參加首屆華企峰 07-27 [醫藥資訊][組圖]首屆華企峰會2015百項健康 07-27 [醫藥考試]首批中醫類別實踐技能考試國家基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