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詞的小典故第 2 頁
和緩:喻指良醫。醫和、醫緩,為春秋時秦國兩個名醫,后人常并稱之為“和緩”。如晉摯虞《疾愈賦》曰:“講和緩之余論,尋越人之遺方。”故以和緩喻良醫。以此命名者,如清代全子久《和緩醫風》。
理瀹:代指醫藥。《子華子·北宮意問》云:“子華子居北苓,北宮意公仲承侍,縱言而及于醫。子華曰:‘醫者理也,理者意也。藥者瀹也,瀹者養也。’”以此命名者有,吳師機改《外治醫說》為《理瀹駢文》,其自跋云:“《外治醫說》刊既成,時賢皆云不甚解。其欲得吾之說者,則取其方而已。予知說之不行也,而要圍墾遂棄。爰改名駢方,借《子華子》‘醫者理也,藥者瀹也’之句,摘理瀹二字以題其篇。”
懸壺:喻指行醫。《后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傳》記載:“費長房者,汝南人也,曾為市掾。市中有老翁,懸一壺于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唯長房于樓上睹見之,異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長房之意其神也,謂之曰:‘子明日可更來。長房旦日復詣翁,乃與俱入壺中。唯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飲畢而出。’”后隨翁去,學仙未竟,“遂能醫療眾病,鞭撻百鬼。”唐代陳子昂《感遇》詩:“曷見玄真子,觀世玉壺中。”后世稱行醫為“懸壺”。“玉壺”、“一壺”、“壺中”者,皆本義于此。以此命名者有韋宙《玉壺備急方》,清代楊風庭的《一壺天》、清代李晴川的《痘疹壺中天》。
春腳:喻指醫者。五代王仁《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云:“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咸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此以醫者喻以有腳之春,可予病者以春陽也。以此命名者,如清代孟文瑞《春腳集》。
珠塵:為傳說中的仙藥。晉·王嘉《拾遺記·虞舜》云:“(憑霄雀)常游丹海之際,時來蒼梧之野,銜青砂珠,積成壟阜,名曰珠丘。其珠輕細,風吹如塵起,名曰珠塵……仙人方迴《游南岳七言贊》曰:珠塵圓潔輕且明,有道服者得長生。”此言“珠塵”為輕細如塵的青砂珠,為傳說中的仙藥,服之可以長生。以此為書名者為清代吳省三的《藝海珠塵》。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