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蘆薈的傳說
蘆薈是百合科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形象大家都不陌生,家庭栽培蘆薈早已成為一種潮流時尚。原產于非洲的熱帶沙漠,因為大量繁殖,蘆薈的品種已多達500種以上。蘆薈之名由阿拉伯語alloch演變而來,“蘆”是黑的意思,“薈”是聚集之意,因為從蘆薈葉子切口處滴落下來的苦液呈黃褐色,接觸空氣氧化則成黑色,凝固成一團,故稱蘆薈。關于它的藥理作用,中外聞名藥典中都有詳細記載。如中國的《本草綱目》,以及歐洲的《希臘本草》等。關于它的美麗傳說也非常多。
傳說,非洲的一代艷后、以美貌著稱的婁巴特拉七世,有一個外人無法接近的神秘魔池。每當子夜時分,她便步入水池沐浴。年復一年女王容顏絲毫未改。后來,人們才在衰敗了的埃及王朝舊址里發現,魔池中的液體其實是一種叫做蘆薈的汁液。由此推知,約在四千年以前,人類已經懂得認識并利用蘆薈了。時至今日,這些美艷的傳說已真假難辨,卻被商家逮著大做文章,引來無數愛美的女子。于是“富含蘆薈原汁”的潔面、護發、沐浴產品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
公元前4世紀,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他所著的醫書上記錄了蘆薈作為緩瀉劑在臨床上的應用。據說同在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首先占領了蘆薈原產地索克特拉島,獲得了大量的戰略貯備物資———蘆薈。他利用那里的蘆薈來治療傷兵,當時受傷而化膿的傷兵很快獲得痊愈。當士兵不習慣他國飲食時,用蘆薈作為飲料調節使用。后來,亞歷山大皇帝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州的大帝國,傳說蘆薈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公元前333年,大帝命令在該島大量種植蘆薈,“蘇克荃蘆薈”至今仍記載在許多國家的藥典里。
從中醫學的角度講,蘆薈性味苦寒,歸肝經、大腸經,有瀉下,清肝,殺蟲之功,可用于熱結便秘,肝經實火,小兒疳積等癥。還可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幾百種,研究清楚的化學成分已有70多種,其藥理作用有:殺菌、抗炎、美容、瀉下、強心抗腫瘤、抗過敏等作用。特別是近年來蘆薈對醫學上的許多難治之癥,如艾滋病、糖尿病、白血病、癌癥都收到了可觀的療效。在保健品、化妝品中的效果,都促使對蘆薈的研發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但是蘆薈雖好,服用起來卻并非多多益善。因為性寒,吃多了會造成上吐下瀉,孕婦、老人和兒童食用蘆薈時更要謹慎。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