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的中藥治療法

◆風中經絡型 其癥狀是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膚不仁、發熱惡寒、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滑或弦等。在治療上可選用以下方藥:肉桂6g,炮附子5g,麻黃5g,防風、防己、當歸各12g,人參、川芎、白芍、杏仁、黃芪、甘草各10g,生姜5片。每日一劑,水煎后分兩次服下。
◆腑氣不通型 其癥狀是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脘腹滿悶、大便秘結、小便赤黃,或見頭暈煩躁、舌紅、舌苔黃或膩、脈滑或弦等。在治療上可選用以下方藥:厚樸、大黃、枳實、甘草各10g。每日一劑,水煎后分兩次服下。
◆氣虛痰阻型其癥狀是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面色萎黃、語言蹇澀、痰稀而白,或見頭暈目眩、舌質淡有齒痕、舌苔白滑或膩、脈滑或弦等。在治療上可選用六君子湯加減:即人參、甘草各10g,茯苓、白術、陳皮各15g,半夏、竹茹、膽南星各15g。每日一劑,水煎后分兩次服下。
◆氣虛血瘀型其癥狀是肢體活動不利或伴有疼痛、舌質淡或紫暗、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脈沉細或澀等。在治療上可選用補陽還五湯:即生黃芪30g,當歸、桃仁、赤芍、川芎、炙地龍、紅花各15g。每日一劑,水煎后分兩次服下。
◆氣滯經絡型其癥狀是肢體癱瘓或口眼歪斜、胸脅脹滿、常嘆息、脘腹滿悶、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弦等。在治療上可選用以下方藥:人參、白術、白芷、烏藥、青皮各10g,茯苓、陳皮各15g,甘草8g。每日一劑,水煎后分兩次服下。
◆邪熱壅盛型其癥狀是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面色潮紅、口渴喜冷飲、小便赤黃、舌紅苔黃、脈數有力等。在治療上可選用以下方藥:川芎、白芍、白術、菊花、桔梗、荊芥穗、連翹、黃芩、寒水石各10g,當歸、石膏各15g,砂仁、薄荷、滑石、大黃各5g。每日一劑,水煎后分兩次服下。
◆氣血兩虛型其癥狀是肢體緩縱無力或蒼白腫脹、面色無華、少氣懶言、聲低氣怯,或畏風自汗、舌質淡白、舌邊有齒痕、脈細弱等。在治療上可選用八珍湯:即人參、白術、川芎、白芍、甘草各10g,熟地、茯苓、當歸各15g。每日一劑,水煎后分兩次服下。
◆肝風挾痰型其癥狀是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頭暈或頭痛、急躁易怒,或見多痰、肢體麻木、舌紅苔白膩、脈弦或滑等。在治療上可選用以下方藥:白術、茯苓、天麻、橘紅各15g,半夏、甘草各10g,生姜3片,大棗3枚。每日一劑,水煎后分兩次服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