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陽膽經
足少陽膽經
十二經脈之一。《靈樞·經脈》:“膽足少陽之脈,起于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后,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陰之后,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后;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于手少陽,抵于(出頁),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本經自外眼角(瞳子髎)起始,向上到達頭角(頭維),再向下行至耳后,治著頭頸,行走在手少陽三焦經的前面,至肩上,交出手少陽三焦經之后,在大椎穴處與督脈相會,然后退回向前,進入缺盆(鎖骨上窩)。它的支脈,從耳后進入耳上,淺出耳前,到達目外眥后方。它的另一條支脈,從外眼角分出,下行到大迎穴部位,上與手少陽三焦經分布在面頰部的那條支脈相會,到達眼眶下邊;向下經過頰車穴部位,下行到頸部,與上一條經脈在鎖骨上窩處合后,由此下行胸部,貫穿膈肌,聯絡肝,屬于膽,沿著脅肋里面,淺出于腹股溝中央的氣街部,繞過陰部毛際,橫行進入髀厭(股骨大轉子)部。它直行的主干,從鎖骨上窩下行腋部,沿著側胸,經過季脅,下行與前支經脈在股關節部會合,由此向下,沿著大腿和膝部的外側,向下行走在腓骨前邊,直到絕骨(腓骨下端),淺出于外踝骨的前面,沿足背進入第四趾的外側端(足竅陰)。它的另一條支脈,從足背(臨泣)分出,沿著第一、二跖骨之間,出足大趾外側端(大敦),回過來貫穿爪甲,出行在爪甲后方的叢毛之中。脈氣由此與足厥陰肝經相接。本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口苦,嘆氣,心窩及脅下疼痛,面色灰暗,皮膚干燥,頭痛,目外眥痛,頷痛,鎖骨上窩及腋下腫痛,瘰疬,瘧疾,胸、脅、髖關節及下肢外側本經脈過處疼痛,足第四趾不用,足外側灼熱,出汗,怕冷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