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暈
子暈
病名。指妊娠中、后期,出現頭目眩暈,視物不清,甚或不省人事,頃刻便醒,醒后復如常人者,稱為子暈。見于《葉氏女科證治》卷二。亦名兒暈、子眩、妊娠眩暈。多因平素氣血虛衰,孕后聚血養胎,氣血更虛,氣虛則清陽不升,血虛則腦失所養而眩暈;或因平素肝陰不足,肝陽偏亢,孕后血聚養胎,陰血益虧,陰不潛陽,肝陽上擾清竅而眩暈。前者癥見頭目眩暈,面色(白光)白或萎黃,心悸少寐,倦怠懶言等,宜氣血雙補,用十全大補丸加肉桂,加白芷,制首烏;后者癥見頭目昏眩,甚或突然不醒,醒后神志如常,面紅目赤,脅脹口苦,耳鳴肢麻等,治宜育陰平肝,方用一貫煎去川楝,加白芍、石決明,或用杞菊地黃湯。引外亦有因痰濁壅盛,上擾蒙蔽清竅者,癥見眩暈且頭重胸悶泛惡,時時吐痰,時發眼花不能站立,片刻又復如常者,治宜化濕祛痰,方用半夏白術天麻湯。肝陽上亢、痰濁壅盛者治不及時或治不得法,可發展為子癇,應予注意。
②出《葉氏女科證治》卷二。又名子眩、妊娠眩暈。詳見子眩條。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