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癇
子癇
病名。《諸病源候論》卷四十二:“體虛受風,而傷太陽之經,停滯經絡,后復遇寒濕相搏,發則口噤背強,名之為痙。妊娠而發者……名子癇。”亦名子冒、子暈、妊娠痙、妊娠風痙、風痙、妊娠癇癥、兒暈、兒風、兒痙、胎風。癥見妊娠期突然昏仆,四肢抽搐,雙目直視,牙關緊閉,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等,少時自醒,醒后又復發的病癥,此又稱子癇發作。而在發作之前,每見劇烈頭痛、眩暈,視物模糊、惡心、四肢震顫、下肢浮腫等,為子癇先兆,應預防子癇發生。此癥多由平素肝腎陰虛,孕后聚血養胎,陰血益虛,陰虛陽亢,導致肝風內擾,虛火上炎,引動心火,風火相扇所致。治宜平肝潛陽,滋陰清熱。方用羚羊角散,或天麻鉤藤湯。若痰涎壅盛,喉中痰鳴,目吊口噤者,治宜清熱滌痰,上方加竹瀝、膽南星;若抽搐不止,昏不識人者,配合針灸急救,抽搐不止,針曲池、承山、太沖;昏不識人,針人中、內關、百會、風池、涌泉;牙關緊閉,針下關、頰車。參見先兆子癇條。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