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夏
注夏
①經外穴名。《類經圖翼》:“虛損注夏羸瘦,……一法取手掌中大指根稍前肉魚間近內側大紋半指許,外與手陽明合谷相對處,按之極酸者是穴。此同長強,各灸七壯,甚妙。”《經外奇穴圖譜》列作經外穴,名注夏。在手掌側,當第二掌骨橈側緣之中點,與合谷相對處。主治夏令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②病名。于夏令季節發病,證見頭痛、身倦、腳軟、食少、體熱。注與疰通,即疰夏。《丹溪心法》卷一:“注夏屬陰虛,元氣不足,夏初春末,頭疼腳軟,食少體熱者,是宜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升麻加炒柏、白芍藥。”詳見疰夏條。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