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指紋
診指紋
又稱診絡脈。系小兒診法之一。即診察小兒食指掌面表淺絡脈。古稱小兒指掌面絡脈為指紋。小兒皮膚薄嫩,指紋比較明顯,故三歲以下幼兒,常用診指紋輔助切診。此法始見唐代王超《水鏡圖訣》,是由《靈樞》診魚際絡脈法發展而來。主要觀察指紋顏色、形態和充盈度。醫者用左手握小兒食指,以右手大拇指在小兒食指上由指端向指根部緩緩推動,力度適中,使指紋更加明顯,然后察看。正常指紋紅黃隱隱而鮮明,一般不超過第一指節(風關)。病變情況下,指紋浮現,多屬表證;深沉多屬里證。色淡多屬虛證、寒證,紫紅多屬熱證,青紫可見驚風、風寒、痛證、傷食、風痰等,黑色多屬血瘀。指紋見于風關(第一指節),示邪淺病輕;伸至氣關(第二指節),示邪深病重;延至命關(第三指節),則病勢危重;若直達指尖,稱射關透甲,病更兇險,預后不佳。形態為單枝、斜形,多屬病輕;彎曲、環形、多枝、多屬實證病重。現代研究認為,指紋的變化與靜脈壓有關,靜脈壓愈高,指紋充盈度愈大,愈向指尖方向延伸。指紋色澤則與缺氧、貧血等病變有關。因此,指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疾病性質和輕重。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