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癢
陰癢
病證名。出《肘后備急方》卷五。又名陰門癢、外陰瘙癢。指婦女外陰及陰中搔癢,甚則波及肛門周圍,癢痛難忍,坐臥不寧。多因脾虛濕盛,郁久化熱,濕熱蘊結,注于下焦;或憂思郁怒,肝郁生熱,挾濕下注;或因外陰不潔,久坐濕地,病蟲乘虛侵襲所致;或年老體弱,肝腎陰虛,精血虧耗,血虛生風化燥,而致外陰干澀作癢。臨床以濕熱為患為多見。癥見外陰搔癢難忍,帶下量多而腥臭,外陰濕潤,局部或有滲出物,胸悶心煩納減,治宜清熱利濕,方用萆薢滲濕湯,或龍膽瀉肝湯;肝腎陰虛者,癥見外陰干澀搔癢難忍,或有灼熱感,甚則五心煩熱,頭暈目眩,腰酸耳鳴等,治宜滋陰瀉火,祛風止癢,方用知柏地黃湯加味。局部可用蛇床子、川椒、枯礬、苦參、百部、生艾葉、杏仁,水煎熏洗。《婦人大全良方》主張內服龍膽瀉肝丸、逍遙散,外以桃仁研膏和雄黃末,或雞肝納陰中以殺其蟲。或針刺陰廉、曲骨、三陰交。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