癇
癇
①病名。出《靈樞·寒熱病》。該篇指出此病之主證為“暴攣、癇、眩,足不任身”。是一種發作性神志異常的病證。《簡明醫彀》卷四:“此病皆由驚動其神,使臟氣不平,郁而生涎,閉塞諸經,痰涎壅積,變熱生風”致病。后世又以稟賦遺傳、七情內傷心腎虛怯、風火痰熱、飲食勞倦及外傷為重要病因。《張氏醫通》:“癇病發時,昏不知人,卒然眩仆倒地,甚則瘛疭抽搦,目上視,或口眼㖞斜,或口作六畜聲;將醒時吐涎沫,醒后又復發。有連日發者,有一日三五次發者。”治宜標本兼顧,扶正培本,豁痰降火為標,方用定癇丸和安神丸,參湯下;或選用人參琥珀丸、牛黃安神丸。氣血虛兼痰火者,清心抑膽湯;風痰者,用追風祛痰丸;痰火者,清心滾痰丸;痰多涎甚者,導痰湯加木香、竹瀝;痰多而眩暈者,用清心抑膽湯。癇證獲得控制后,宜用十全大補湯加酸棗仁、遠志、麥冬。先天性癇證(“胎癇”),宜用燒丹丸,或先服至寶錠以清熱止痙,再據其兼證辨治。中醫久癇,即現代醫學之癲癇。
②中醫古籍中或有癇、癲通用者。前人又有十歲以下為癇,十歲以上為癲之說。參見癲、五臟癇等條。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