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子癇
先兆子癇
西醫病名,F中西醫結合臨床常用。指妊娠24周后,出現水腫、高血壓、蛋白尿,并兼有頭痛、眩暈、嘔吐、上腹不適、視力障礙或血壓收縮壓在160毫米汞柱(21.3kPa)以上者稱為先兆子癇。多因孕婦臟氣本弱,因妊益虛,以致精血不足,肝陽偏旺,上亢為患。常見有腎陰虛而肝旺者,癥見頭暈目眩、心悸怔忡、夜寐多夢、血壓升高者,宜滋益肝腎,平肝潛陽,用鉤藤湯(《證治準繩》:杜仲、牛膝、菊花、黃芩、桑寄生、白芍、天麻、鉤藤、蟬退);若陰損及陽,脾腎陽虛而發生水腫者,宜健脾利濕消腫,用茯苓導水湯;若肝郁化熱兼見口苦咽干目眩者,宜清熱平肝潛陽,用羚羊鉤藤湯。參妊娠眩暈條。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先兆流產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