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法
下法
①治療法則之一。是運用有瀉下、攻逐、潤下的藥物以通導大便、消除積滯、蕩滌實熱、攻逐水飲的治法。又稱瀉下、攻下、通里、通下。凡是胃腸實熱積滯,燥屎內結,以及體內蓄水、冷積等邪實之證,而正氣未虛者,均可使用。分寒下、溫下、潤下等,除潤下藥較和緩外,其余多較峻烈,年老體弱慎用,孕婦和月經期禁用,無實結者不要輕易采用。
②推拿方法名。見《外傷中醫按摩療法》。用于頸項強硬或腰部板滯難以屈伸者,施以被動動作或對抗性動作,使頭部或腰部逐漸前屈的一類方法。
③小兒推拿方法之一。《厘正按摩要術》卷二:“下法:周于蕃曰:凡小兒未能語者,忽大哭不止,多是腹痛,須令人抱小兒置膝上,醫者對面,將兩手于胸腹著力久揉,如搓揉衣服狀。又將兩手摩神闕,左右旋轉數百次;每轉三十六,愈多愈效。再煎蔥姜湯加麝香少許,將兩手蘸湯,于胸腹兩邊分推數十次至百余次,亦將分陰陽之法。然后從胸口蘸湯,推至臍下小腹并肚角等處數十次。其余蘸湯由橫紋推向版門,皆下法也。總之胸腹上下,或摩或揉,或推或搓等法,往來輕重緩急得宜,自然消化。切勿偏用,庶臟腑不致有反復不寧之患。即有痰滯食積在回腸曲折之間,藥力所不能到者,此則妙在運動,因之消化而解矣。”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