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
痿
病名。多指下肢痿廢,甚則肌肉萎縮;也包括四肢痿軟無力,失其伸展、行步功能。一名痿躄、痿疾、痿證。《素問·痿論》:“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靈樞·根結》:“陽明為闔,闔折則氣無所止息,而痿疾起矣。”五臟與皮、肉、脈、筋、骨相合,肺熱而波及五臟,可生痿躄,而陽明經脈虛,血氣少,不能濡潤宗筋;或勞乏過度,地處卑濕或陰雨連綿,亦可致病或誘發此病。《醫學原理·痿癥門》:“痿者,痿弱無力,不能收持之謂也。”《證治要訣·雜病》:“痿者,手足痿軟而無力,百節緩縱而不收也。”《儒門事親》卷一:“躄者,足不能伸而行也。”張仲景認為汗、吐、下治之不當可成痿證;酸傷筋、咸傷腎亦可致痿。朱震亨倡腎水不勝心火、火上爍肺成痿,并指出濕熱、濕痰、瘀血亦能導致痿證發病。后世另有暑痿、夏痿、食積痿、血虛痿、氣虛痿、肝腎下虛痿等名。痿證之治,《素問·痿論》有“治痿者獨取陽明”之說。汪石山《醫學原理》謂:“宜用東垣健步丸加燥濕清熱之劑,如蒼術、黃芩、黃柏、牛膝之類為主,詳其挾痰、挾熱、挾濕、挾氣虛加減施治。……”朱丹溪主張“瀉南補北”。細分其治法,又有清熱燥濕、清熱潤燥、滋陰養血、益氣健脾、補養肝腎、化痰、行瘀等法。《張氏醫通》卷六:“痿證……大都起于陽明濕熱,內蘊不清則肺受熱乘而日槁,脾受濕淫而日溢,遂成上枯下濕之候。舉世糜不以腎虛為事,陽明濕熱從無齒及之者。……”痿證宜配合針灸、按摩推拿治療。多見于中樞或周圍神經、肌肉、內分泌及其他系統的多種器質性或功能性疾病。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