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白斑
外陰白斑
病名。又名女陰白斑。指出現在婦女陰部皮膚的局限性或彌漫性白色斑塊,可向兩下肢內側、會陰及肛門蔓延,但很少侵犯尿道口及前庭。癥見陰部瘙癢,皮膚干燥,肥厚變白,失去彈性,甚至萎縮破潰,有疼痛及燒灼感。臨床病理檢查有非典型細胞增生者屬中醫學“陰癢”、“陰疼”、“陰痛”范疇,多因肝經濕熱下注侵漬外陰,或血虛肝旺、肝腎陰虛、腎陽虛衰等精血不能潤養外陰所致。肝經濕熱者癥見陰部紅腫而癢,皮膚色素減退,或伴濕疹、帶多色黃,治以清肝瀉火,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血虛肝旺癥見外陰刺痛、瘙癢,局部皮膚干燥變白,失去彈性,頭暈目眩,月經不調,治以補陰活血,清肝化風,用蘇甲馬鞭散(驗方:蘇木15克,炙鱉甲15克,馬鞭草15克,生地30克,龍膽草9克,共研細末,每日3次,每次3克,或作湯煎);肝腎陰虛者兼見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治以滋補肝腎,用二至丸加味;腎陽虛衰,宜溫腎助陽,治用右歸飲。局部可用熏洗方:生川烏200克,生草烏200克,蛇床子150克,苦參150克,艾葉50克,加水4千克,煎至2千克,再加白礬150克,鹵水600克,再煎至1千克,局部外洗。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