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飲
痰飲
病名。出《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但此書記述之痰飲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則概括多種飲病,包括痰飲、懸飲、溢飲、支飲等。此數種中之痰飲,則屬狹義之范疇。痰飲由體內水濕不化所釀生。《赤水玄珠》卷六:“痰飲。膠固稠粘者,痰也;清而稀薄者,飲也。”費伯雄則謂:“痰飲者先生痰而后停飲,積水為病也。”(《醫醇剩義》卷三)后世根據停飲部位、停飲久暫的不同,又分為流飲、留飲、支飲、溢飲、懸飲、癖飲、伏飲、肺飲等不同。臨床表現的證候較為紛繁,如頭暈目眩,耳鳴,口眼瞤動;或噯氣吞酸,嘈雜嘔噦,或咽嗌不利,吞之不下,咯之不出,咳吐絮狀粘痰;或心下如停冰,心中冷痛時作;或夢見怪誕、鬼魅;或足腕酸軟,腰背卒痛;或四肢骨節煩疼而無定處,乃至手麻、臂痛 ,狀如挫閃;或脊背有一如掌大之寒痛區;或表現為繞頸核塊;或皮膚如有蟲行感;或發為癲狂、中風;或見心下怔忡,心悸,如人將捕之;或喘嗽、嘔吐;或嘔出冷涎、黑水、綠汁等。由于痰飲病多由脾、肺、腎功能失調,影響人體水液正常輸化所致,故宜溫補脾腎治其本;利水、宣肺、逐飲治其標。又:痰飲作為飲證之一,系指水濕之邪留于腸胃所致。《金匱要略》:“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治宜溫陽化飲,方用苓桂術甘湯、金匱腎氣丸等。張仲景所論此狹義之痰飲,后世亦名流飲。參見該條。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