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溫
濕溫
病名。出《難經·五十八難》。
、僦赶那锛境R姷囊环N溫熱病。章楠《醫門棒喝·濕溫》:“濕溫者,以夏令濕盛,或人稟體陽虛多濕,而感四時雜氣,遂成濕溫。雖四時皆有,而夏秋為多。濕熱二氣膠粘,淹纏難愈。如從下受,則足腫體重;上受,則頭目昏悶,胸滿腹膨,乍寒乍熱,胃不思食,渴不欲飲,大便溏泄,頻而不爽;小便黃赤,短而不利;蜃凕S疸,或化瘧痢,皆濕熱二氣合病也。”余奉仙《醫方經驗匯編》:“濕溫者,乃夏暑熏蒸,陰睛蘊釀,天地間氤氳之氣也。人在蒸淫之中,受而即發;或交秋令,而為新寒感發者。身重頭痛,形類傷寒,胸悶寒熱,過午更甚者,是為濕溫!敝我丝鄿胤枷,以宣三焦氣化,使小便通利以除濕熱!夺t門棒喝》主張用藿香正氣散、五苓散、六和湯和消暑丸等方以審證選用。濕重于熱者,身熱稽留,汗出熱不退,胸悶泛惡,四肢倦怠,大便溏泄,苔白膩,治以化濕,佐以清熱,選用藿樸夏苓湯、三仁湯、不換金正氣散等方;熱重于濕者,壯熱,胸痞干嘔,心煩溲赤,便秘或溏、或不爽,苔黃膩或燥,治以清熱,佐以化濕,用王氏連樸飲、黃芩滑石湯、甘露消毒丹等方。如邪入營血,可致神昏、痙厥,或見便血等證,宜芳香開竅、涼血清營等法,陽虛者則宜溫中止血。
、趯僖甙O類病證!峨s病源流犀燭·瘟疫源流》:“盛夏濕溫之證,即藏疫癘,一人受之為濕溫,一方傳遍即為疫癘,以春夏間濕、熱、暑三氣交蒸故也!睆蘑佗谒浭鲋Y情,濕溫可賅括現代醫學之腸傷寒、副傷寒、沙門氏菌感染,與急性血吸蟲病的臨床癥狀亦頗相似。參見溫病及有關條目。又:宋·許叔微將一種臨床呈現頭痛,胸腹滿,妄言,多汗,兩脛逆冷等癥的病,稱之為濕溫(見《普濟本事方·傷寒時疫》)。用白虎加蒼術等方治療。
、蹫閺V義傷寒中的一種。見《難經·五十八難》。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