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痹
濕痹
病名。
①痹病中的一種。《內經》名之曰著痹(《素問·痹論》:“濕氣勝者為著痹也。”又名肌痹。《證治準繩·雜病》:“濕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緩弱,皮膚不仁,……”《癥因脈治》卷三:“濕痹之證,或一處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舉,或半身不能轉側,或濕變為熱,熱變為燥,收引拘攣作痛,蜷縮難伸,名曰著痹,此濕痹之證也。濕痹之因,或身居卑濕,濕氣襲人;或沖風冒雨,濕留肌肉,內傳經脈,或雨濕之年,起居不慎。”《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并治》則謂:“太陽病,關節疼痛而煩,脈沉細者,此名濕痹。”與后世所論濕痹,證候有所不同。秦景明《癥因脈治》提出濕痹之治,“發汗,羌活除濕湯;胸滿悶,茯苓湯;風濕,蒼防二妙湯;寒濕,術附湯;濕熱,蒼柏二妙丸。”或用除濕蠲痹湯,或用蒼術薏苡湯去桂心、麻黃;加白術、豬苓、澤瀉。參見痹證、著痹等條。
②屬腳氣病之一。龔廷賢《壽世保元》將腳氣之疼痛不仁者,稱之為濕痹。參見腳氣條。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