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惡
七惡
證名。見《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指瘡瘍患者病情嚴重時出現的七種險惡證候。七惡證候是古代判斷瘡瘍患者治療與預后的重要依據之一。歷代醫家所敘述之七惡證候多有差異,如《太平圣惠方》:“煩躁時嗽、腹痛渴甚、或泄利無度、或小便如淋,一惡也;膿血大泄,腫焮尤甚,膿色敗臭,痛不可近,二惡也;喘粗短氣,恍惚嗜睡,三惡也;目視不正,黑睛緊小,白睛青赤,瞳子上視者,四惡也;肩項不便,四肢沉重,五惡也;不能下食,服藥而嘔,食不知味,六惡也;聲嘶色脫,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腫,七惡也。”外科醫家或多宗于明代陳實功的觀點,《外科正宗》卷一認為:“一惡神昏憒,心煩舌上干,瘡形多紫黑,言語自呢喃;三惡腰身強,目睛邪視人,瘡頭流血水,驚悸是肝迍;三惡形消瘦,膿清臭穢生,瘡形多軟陷,脾敗不知疼;四惡皮膚稿,聲嘶韻不長,痰多兼喘急,鼻痛肺將亡;五惡成消渴,隨飲即隨干,形容多慘黑,囊縮腎家端;六惡身浮腫,腸鳴嘔呃頻,大腸多滑泄,臟腑并將傾;七惡瘡倒陷,形如剝鱔同,四肢多冷逆,污水自流通。”一般認為臨床患者若出現三、四項者,則危重難治。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