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
痞
病證名。
①多指胸腹部痞滿,按之不痛的證候。見《素問·五常政大論》。《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病發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又云:“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宜半夏瀉心湯。”《醫學原理·痞滿門》:“痞之為患,乃胸中之氣不得通泰之謂。……內覺痞悶,外無脹急之形。”又云:“大抵痞癥,古方多用枳實、黃連為君,詳其氣血虛實加減。”《赤水玄珠》:“劉宗厚曰:痞之為病,由陰伏陽蓄,氣上不運而成,處心下,位中央,(月真)滿痞塞,皆土之病也。脹滿有輕重之分,痞則內覺痞悶,而外無脹急之形;……前人所論皆指誤下而致之,亦有不因誤下而然者,如中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則為痞;飲食痰積不能施化則為痞;濕熱太盛,土乘心下則為痞。”臨床有氣痞、痰痞、虛痞、實痞等多種痞證。
②指胸腹部有癖塊的病證,屬積聚類。《臨證指南醫案·痞》徐靈胎評:“痞有二義。痞結成形之痞,是病胸膈痞滿。是癥痞結之痞,即積聚之類,另立一門亦可。”《雜病源流犀燭》:“痞者,閉也。痞必有塊,塊則有形,總在皮里膜外,其源皆由傷于飲食。”參見有關積聚諸條。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