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痰
流痰
病名。指骨關節慢性破壞性疾病兼有膿腫者。見清·余景和《外證醫案匯編》卷三。該病起病很慢,化膿亦遲,潰后不易收口,因其膿形成后可以流竄,潰后膿液稀薄如痰,故稱流痰。屬于無頭疽之一種。流痰好發于兒童和少年,患者常有肺結核病史。發病部位以脊椎為最多,其次為下肢、上肢。根據患病部位不同,又有龜背痰、鶴膝痰、穿踝痰、穿拐痰、雞胸痰、附骨痰、腎俞虛痰、環跳流痰等多個名稱。其病因多為先天不足,骨骼柔嫩,或久病腎陰虧損,骨髓不充,或有所損傷以致氣血失和,外邪乘虛而入,痰濁凝聚,留于骨骼,發為本病,癥見初起局部酸脹微腫,隱隱作痛,不紅不熱;久則患處漫腫疼痛成膿,周圍肌肉萎縮;后期由于陰虧火旺,可伴見午后潮熱,盜汗,身困無力,食少等全身癥狀。潰后瘡口可流出清稀膿液及敗絮樣物,久則瘡口可呈凹陷,周圍色紫,形成竇道,不易收口。治療初應以補肝腎,溫經化痰為主,可用陽和湯、小金丹之類;中期則宜扶正托毒;后期瘡潰膿成,難以收口,當重扶正。氣血虧損者,用人參養榮湯;陰虛火旺者,用大補陰丸之類。若竇道形成,應配合外用七仙條或千金散粘附藥線插入管內。亦可采用手術療法治療。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