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喉(疒丹)痧
爛喉(疒丹)痧
病名。系指咽喉紅腫潰爛。周身(疒丹)痧密布,相互傳染為臨床特點的時疫喉證。相當于今之猩紅熱。又名爛喉丹痧。多發于冬春季節,兒童多發,北方多見。以發病突然,高燒惡寒,咽部紅腫潰爛、周身(疒丹)痧密布,猩紅似錦,舌質光剝無苔,芒刺鮮紅、狀似楊梅。多因疫癘時邪由口鼻而入,初襲肌表,漸犯肺胃,郁而化熱,上沖咽喉,傷及營血,外達肌膚內犯心包,久則傷津耗氣,鼓動肝風,終致氣陰兩傷。其病分初、中、后三期。初期宜辛涼透表、泄熱解毒。方選解肌透痧湯。中期宜清營解毒,佐以疏泄透達。方選加減黑膏湯;營血熱盛者可用清營湯;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后期宜養陰益氣,調中和胃。方用清咽養營湯。外治法:初起咽喉紅腫,外吹人中散;咽部腐爛,疼痛明顯者,外吹冰黛散;后期外吹金不換散;每日3-5次。并常以清咽消毒劑含嗽。針刺:取少商、商陽、委中、淺刺出血以泄邪熱。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