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陰病
厥陰病
病名。六經病之一。證候描述詳見《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該書載述“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從證候分析,屬于六經病陰陽勝復、寒熱錯雜(多為上熱下寒)的證情!秱刚啤分赋觯骸按私载赎幾圆≈疅嶙C,并非傷寒傳經之熱邪。蓋厥陰內藏相火,其消渴,火盛水虧也;氣上撞心,心中疼熱,肝火乘心也;饑不欲食,食即吐蚘,風木克土,胃中空虛也;下之即利,土受木賊,不禁再利也!敝我饲迳蠝叵,烏梅丸為治療厥陰病的代表方劑。厥陰病發厥者,當辨析其寒熱以決定治法。見《傷寒貫珠集》:“傷寒脈微而厥,寒邪中于陰也!睂訇柼摵剩Y見厥逆、惡寒、下利、脈微,治宜四逆湯或四逆加人參湯等方以回陽救逆。血虛寒厥,癥見手足逆冷,脈細欲絕,則宜養血散寒為大法,用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等方。從厥陰病的寒熱勝復情況,可以判斷疾病的預后。張仲景曰:“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微,前熱者后必厥,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必赎幉≈,由陰陽氣不相承接所致。故吳儀洛謂:“邪傳厥陰,其熱深矣。熱深多發厥,證皆屬陽,因陽與陰不相承接,故致厥也。厥陰后發熱,陽邪出表則易愈,厥多熱少則病進,熱多厥少則病退”(《傷寒分經》卷四)。如熱邪傳入厥陰,癥見煩滿消渴,舌卷囊縮,譫語便秘,手足乍溫乍涼,脈沉有力者,可用大承氣湯急下之(見《傷寒括要》卷上)。參見傷寒、六經病、厥熱勝復等條。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